【1、扫平后院】

打败了公孙衍组织的合纵联盟,张仪又回到了秦国的相位。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再次将扩张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群臣纷纷献计献策。

司马错认为秦国应该向南发展,先经掠巴蜀。一提到巴蜀张仪差点乐了,这个想法也太土包子了。

当时巴蜀生产力水平低下,位置偏僻,中华文明的春风还没有搅动那里的空气,华夏传统的细雨还没有滋润过那里的土地,那里的人民仍然生活在半原始状态。巴蜀地区四面环山,交通困难,只有有限的几个出口与外界相连,即便如此也是山路十八弯。到了唐朝,李白走了一回,遂发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

张仪满脸不屑,提出了自己设计的宏伟蓝图。“秦国的出路在东方,秦国的目标是韩国。秦国应该联合楚魏对韩国用兵,让楚国攻取南郑,魏国占据南阳,秦国攻取新城和宜阳,这样秦国东出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而且还可以顺势吓唬一下周国。周天子一害怕,就会乖乖地将象征周朝统治权的周鼎乖乖交出,秦国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秦国的王业就成功了一半。那是多么广阔的前景,那是多么气派的鼎,那是多风光的举动啊。与此相比巴蜀之地简直是荒芜之地,向巴蜀进军真是费力不讨好。”

张仪说完,满有把握地认为秦王将采纳他的建议。司马错说话了,虽然没有张仪的滔滔雄辩,和富有感染力的现场说服效果,但句句在理,字字服人。他说:“攻韩国,临二周,夺九鼎,挟天子令诸侯虽然很有看头,但是不如占据蜀地来得实惠。国家的富裕是以宽广的耕地为基础,军队的强大靠得是大量财富,如果想成就王业,就不能树敌过众。现在蜀地政局混乱,秦国正好可以以解放者的面目出现,如此则广地、富民、树徳。如果按张仪所说出三川,临二周,攻韩国,韩国周国必然会联合起来抵抗秦国,魏国楚国也会做他们的后盾。秦国将陷入无休止的苦斗。因此,伐韩不如图蜀。”

秦惠王听完两人的辩论,最后采用司马错的建议。张仪这才发现自己低估了秦国人的务实精神。秦国人不像他所熟悉的山东人那样喜欢追逐虚名。秦惠王的考虑则更为长远。前年,秦国与三晋联军交手之际,义渠人在后花园放的那把火至今仍让秦惠王心有余悸。司马错的提议正好符合了秦惠王心中的想法:攘外必先安内。秦国只有在函谷关以西树立起绝对的权威才能放心大胆地与山东六国周旋,而且占据巴蜀便可以实现对楚国的包夹之势,为以后进攻楚国提供便利。

司马错,没有错。据司马迁讲,司马错还是他的远祖。

于是一个新的门罗主义成被列入秦国的发展纲要。两千年后的美国也几乎走了同样的道路,美国在与欧洲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霸之前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精力确保对美洲的决定控制。

秦国开发大西南计划正式启动。

第一步,军事占领。

在这之前,巴蜀地区发生内讧,蜀国攻打巴国,巴王抵挡不住,只好采用引狼入室的下策,向比他们两国加起来还强大的秦国求救,秦国乐不得地披着解放者的羊皮向巴蜀进发。领军的将领是司马错和都尉墨。这支秦军沿着汉中石牛道向蜀挺进,走完了一座山又一座山,绕完了一个弯又一个玩,走得秦军士兵都急了,纷纷嚷嚷:“说是让我们去打仗,猴年马月才能见到人头啊?”正说着呢,前面豁然开朗,看来是到地方了。蜀王领着他那点军队已经恭候多时了,地点是葭萌(四川剑阁附近)。一看到敌人晃动着鲜活的人头,秦军士兵眼睛都绿了,司马错一声令下,秦军迅速组织起进攻。

原始粗糙的蜀军哪里是训练有素的秦军的对手,秦军士兵轮起大刀一顿横砍竖剁,直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秦军士兵抱着砍下的人头很解气地说:“能砍这么多脑袋,还真对得起咱这双脚。”蜀王扔下他的军队,落荒而逃,结果跑也没跑利索,被秦军在武阳(今四川彭山),追上杀死。蜀王临死还纳闷呢,我的军队很勇猛的,怎么今天这么菜啊。蜀国就此灭亡。

巴王满心欢喜地盼来了解放者秦军。没想到秦军却突然脱掉解放者的羊皮,露出了恶狼的本来面目。巴王好不后悔,但是已经迟了,只好乖乖地做了秦军的俘虏。巴国也宣告结束。

第二步,殖民。

秦国人办事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蜀地偏远,秦国直接管理起来非常不易,所以就先采用了蜀人治蜀的政策。秦国虽然杀死了蜀王,俘虏了巴王,但毕竟他们的家族在当地仍然有很大的势力,秦国封之为君长,并送秦女做他们的老婆。秦国人也真够狠,不但占领人家的地,还要修正统治家族的基因。通过通婚,下一代的统治者便带有1/2的秦国血统,再下一代便具有3/4的秦国血统,再下一代的便具有7/8的秦国血统,长此坚持通婚的结果是巴王家族从血缘上已经成为秦人,加之受娘家人的影响,文化也随之被同化。我总算明白我天朝大国为什么总送姑娘给野蛮部落的首领,原来里面有这么阴险的勾当。秦国派一人出任巴蜀的相国,名曰辅助,实则监督。当然殖民的经历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冲突流血不可避免,不过秦国始终牢牢地掌控着巴蜀。

第三步,同化。

在殖民过程进行的同时,同化工作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秦国源源不断地将秦国居民向蜀地迁徙,这个过程的驱动力是优惠政策。就像现在一样,开发大西北,没有点优惠政策谁去啊?人是文化的载体,秦人带去的先进文化很快就成为蜀地的主流文化,当地人也学习秦人的样子炼铁、耕种、收割、做羊肉泡馍,唱秦腔,缠白羊肚手巾,吼信天游……呵呵,有点扯远了,打住。秦国还派优秀的水利专家李冰修建了千古文明的都江堰工程。总之,秦国尽一切可能使巴蜀向秦国的方向发展。可以说,秦国这个后妈对巴蜀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四步,收获。

一开始秦国的税收非常优惠,不但凭空就赐给当地人民相当于不更的爵位(在秦国本土,要获得这个职位需要在战场上砍个脑袋呢),而且允许他们用土产的布和鸡羽上缴国税。后来随着开发工作的进展,秦国得到的回馈也逐渐增多,巴蜀对后妈的也够孝敬的,直到后来秦国依靠巴蜀上缴的粮食可以解决60万武装部队的口粮问题。

在对巴蜀的军事进攻刚结束的时候,秦军就开始对北方的义渠下手。秦军带着一肚子复仇之火对义渠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一口气攻破了义渠25座城,义渠势力被逼退很远,但义渠毕竟是游牧民族,要想清剿也属实不易。受过这次打击,义渠老实了很久。

打扫完后院之后,秦国像吃了定心丸,把眼光转向东方,开始琢磨着下一个收拾谁。我们把镜头切向中原,公孙衍沉寂了一段之后,又积蓄了能量开始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