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傍晚,伊濑同浜中进入京都市内,入住位于二条的国际观光酒店。在东京时,浜中就预订了这里的房间。

坐出租车来酒店的路上,浜中说:“世间总是充满了意外。我做梦也想不到松尾神社的匾额上竟然写着跟丹后木津凶杀案有关的字眼。”

“这的确很奇怪。不过仔细想想,海岸附近出产的酒,叫‘海龙’也是有可能的。”伊濑沉思道。

“是啊,如果酒的出产地在广岛县的濑户内海沿岸,那肯定与海有关。海龙这个名字,其实挺普通的。海龙嘛,就是……”

见浜中又要开始滔滔不绝地卖弄渊博的民俗学知识,伊濑连忙打住他的话头:“对了浜中君,神官说,来捐赠匾额的是一名二十多岁的美丽女子。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会不会是酿酒公司的年轻老板娘呢?”浜中对这点似乎没有多想。

“是吗?你是这么想的?”

“唔?您怎么这么问?”

“我以为你会说,这名女子也许是联系匾额和木津凶杀案的关键人物。”

“我还不至于如此天马行空。‘海龙’二字应该只是偶然一致罢了。老师不愧是小说家,想象力也是专业级的呢。”

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京都国际观光酒店坐落在二条城前,入口沿用了古寺大门的风格,穿过门后就是停车场。如此设计颇有京都风格。

伊濑被领到十一楼靠西的房间,可以俯瞰正对面的二条城。松树环绕的广场上停着几辆观光大巴。

透过另一侧的窗户,西阵附近古建筑的房顶连成一片,绵延无尽。这幅情景仿若版画,只要看一眼,心情就能平静下来。居高临下,京都特有的棋盘状道路区隔一览无余。狭窄的道路上车流稀少,行人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模样。

浜中敲了敲门,走进房间,站到伊濑身边。“您在看什么啊?”

“看看这街道。在东京已经见不到如此景象了。一看到这片屋顶,躁动不安的心情就会安宁许多。”伊濑说。

“您的心情刚平静,我都不好意思开口了。”浜中的嘴角抽动了两下,皮笑肉不笑地说,“看样子,又要老师去丹后木津走一趟了。”

“哎?什么?”伊濑转头面对浜中,“出什么状况了?”

“在‘海龙’那个字眼的刺激下,我一进酒店就给城崎打去电话。就是上次联系过的那家报社。”

“原来如此。你年纪轻,劲头可真足啊。”伊濑讥讽道,但还是很在意浜中的话,“是不是案子后来有进展了?”

“有进展!大进展!简直是重大突破!”浜中激动得说话都没了规矩,“据说在木津的山中找到尸体了!”

“哎?”伊濑惊呼,“真的吗?”

“这次不是哗众取宠的恶作剧了。上次同老师散步的时候,不是见过一座小庙吗?”

“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