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都是江户时代以前的文献,老人自称祖上是藩主的门客,这些实物证明他的话的确属实。根据眼前的古文献,比良也像其他学者一样,判断老人肯定有《史疑》的二十一卷本。

比良对眼前的文献啧啧称赞,然后再一次提出阅览《史疑》的请求,不过还是遭到拒绝。老人的冷酷已经到了令人憎恶的地步,比良终于绝望了。今天已在这里费了三个多小时的口舌,看来还是不得不打道回府。

他走向巴士车站,郁闷的心像石头一样沉重。回望身后,在美浓的连绵山峦下,村落的木屋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平助老人的家也在其中。比良不由得怒上心头。

他迈着沉重的脚步返回巴士车站,仍对宇津原老人家里的《史疑》恋恋不舍。他心想,如果错过这次机会,自己可能再也不会到这里来了。距离巴士到来还有一个小时。

比良无所事事地站在附近的木桥上,脚下流向日本海的河流看上去气势壮阔。从桥上眺望着河水,他又回想起那位独居的老人。据说老人的家人在别处居住,彼此不相往来。说起来也可能是他太顽固,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家里居然连一个访客都没有。

老人独居,那么他不在的时候家中就没有人,那么大的房子一定有防盗盲点。当然,村子里不会有人觊觎老人的《史疑》,学者也不会有胆子敢趁老人不在的时候偷走《史疑》。

老人肯定会有事外出,比如出去买东西做饭,到村公所办事,等等。想到这里,比良开始琢磨。所有藏书都堆积在没有上锁的专门仓库里……

比良又犹豫起来,如果这么做,自己岂不成了盗贼?

但是比良认为,这简直就是上天赐予的机会。那个埋头收藏贵重古文献的老人真可恶,他只不过是个藏书狂,对古籍的价值一窍不通。那么一大把年岁还抱着新井白石的《史疑》不放,难道想把它带进棺材里去不成?还是让我这样的学者拥有它,在学术上发挥它的价值为好。

就算这个行为属于盗窃,但从对学术方面上讲,自己是不是会被原谅呢?这和盗窃财物不同,与其他刑事犯罪有本质区别。

就这样,比良在心里为自己的想法辩护。

早在二战以前,一位知名的考古学家曾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将神社、寺院里收藏的古文献带了出来,事情败露后,他被开除公职。但学术界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给予他相当高的学术评价。这毕竟与盗窃财物不一样,是过分专注于学术的结果。沾满灰尘的古文献堆积在神社或寺院的黑暗角落里,什么意义也没有。珍贵的资料只有转移到有才能的学者手中,才会焕发出的生命力。趁老人不在的时候进去翻一翻《史疑》,应该不会受到惩罚。而且那又不是盗窃,只是看一看其中的内容而已。

比良思忖着。

03

比良下定了决心,但他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动。他不知道宇津原老人何时会外出,如果在他家附近徘徊窥探,则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怀疑。这里和大城市不一样,陌生人肯定会招来关注的目光。

所以,比良一直在外面等待天黑。最后一班回家的巴士在晚上八点,在那之前一定要趁机窥视一下《史疑》的内容。考虑到全书共有二十一卷,一下子肯定读不完,他决定挑选几卷重要的带回去。

最初,比良直树只是出于这样纯粹的动机。然而,很多时候尽管动机纯粹,结果却有可能朝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

比良潜入那座房子时,老人已经关上房门就寝了。人上了岁数往往睡得比较早。正如比良想象的那样,偏僻山村疏于防范,他很容易就从房后潜入了屋内。

比良顺利地进入了老人的藏书间。老人真不愧为骄傲的藏书家,书架上排满了各种各样的古代文书和笔记。不过这里到底不是大学里的资料室,八叠大的房间可容纳的东西毕竟有限,从中找出《史疑》应该很容易。

比良举着手电筒仔细查看书架。《史疑》有二十一卷,从体积上看应该一目了然。然而,书架上的藏书都不过只有七八卷的样子。

根本没有《史疑》!

老家伙在说谎。他装作藏有白石著作,实际是在愚弄大家。当然,比良有一刻曾猜测,老人可能把最珍贵的《史疑》保存在了其他地方,但是从藏书间的状态看,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为零。

就在这时,比良突然被人从身后抱住,接着是老人的大声呼喊:“小偷!小偷!”

比良惊慌失措。那一瞬间,他猛然意识到这可能会是自己学者生涯的终结。他拼命挣扎,可老人已经将他死死缠住。“小偷!小偷!”的呼喊格外有力,与他上了年岁的虚弱身体很不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