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有许多图书馆,既有上野图书馆、国会图书馆那样的大型图书馆,也有很多区立图书馆。东京有二十三个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在其中十家图书馆中找资料应该就足够了。

他开始寻找相关书籍。他在一家偶然经过的书店里,站着阅读了《六法全书》,在书中查找精神失常的人是否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精神失常者的犯罪行为不予惩罚,精神衰弱者的犯罪行为应适度减轻惩罚。”他弄不清精神失常和精神衰弱二者之间的区别,不过他觉得,精神病患者肯定就是精神失常者。他暗中思考,如果自己仅仅被减轻惩罚,那也没有意义,要做就做一个彻底的精神失常者。

卯平在几家图书馆之间来回奔走,借出精神病医学和犯罪心理学的图书,仔细阅读研究。他惊愕地发现,精神病竟然包括许多种。

有一本书中讲到了装病的问题。

偶尔有罪犯,尤其是惯犯,会为逃脱法律制裁,而假装患有精神病。并且他们中很多都是学过精神病相关知识的人,例如医生、护士,或者曾经密切接触过精神病患者的人。他们像演员一样巧妙地伪装成精神病患者。然而,装病的人绝对没有世人想象的那么多。其原因在于,要巧妙地伪装成精神病患者,并不那样简单。而且,如果是一个没有精神病相关知识、相关经验的人,更加难以在专业的精神科医生面前蒙混过关。从以往精神病医学上的经验看,很多装病的人本来就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也就是说,装病也是精神病症状的一种。另外,歇斯底里、心理变态的病例多数也是装出来的,这类伪装的疯子最后经常会真的出现病态的症状。

总之,在卯平读到的专业图书中,无一例外都指出,伪装精神病很难。不管怎样装疯卖傻,或努力显现精神病症状,专业医生一看就会发现。还有,通过身体的本能性反应,例如反射运动或者脉搏的跳动,也可以识破那些伪装的精神病。

另外,伪装者长时间维持精神错乱的样貌,会使身体疲惫,所以伪装者很难持续伪装。只要时而监视一下,就能发现伪装者在偷偷休息。纵然有人伪装出了抑郁症状,也很难逼真地伪装出痛心苦闷和精神失落。还有伪装成痴呆状态、昏迷状态的人,同样不能持续很久。这些对环境麻木的症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对外界的刺激不做反应。一直装作痴呆的人必定要接触外界,必然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只要阅读这类书就可以知道,伪装精神病患者难于上青天,简直是不可能的。

然而,卯平却在想,只要一个人认真努力,应该不会达不到目标。

精神病有各种各样的症状群,其中精神分裂症最适合伪装。因为精神病一般要根据精神症状和身体症状进行诊断,精神分裂症则无需根据肉体症状进行判断。

此类疾病只表现出精神上的异常,诱因可能是身体机能问题,克雷佩林认为它是由新陈代谢中的某种障碍造成的。然而,这类身体机能问题并非局限于一两种,而是有好几种。诱发疾病的机制因人而异,有时也可能是患者的脑部损伤所致。不过,无论如何,精神分裂的诊断都属于心理学范畴。(《犯罪精神病概论》)

这段话说明,就算患者身体上没有表现出精神分裂症征兆,只从患者心理状态,也可以判断其是否患病。卯平心中暗喜。

另外,卯平也没有诸如酒精中毒、遗传病、癫痫、脑震荡、脑损伤、尿毒症、传染病、中毒等病症,因而他身上不会显现这些疾病的症状,不会干扰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03

卯平又读了一些书。现在他把研究重点放在伪装的精神病人为什么会被识破上。通过学习他发现,伪装者大多因为对精神病医学的无知而暴露。

有些人想要做出精神错乱的模样,往往随心所欲地任意模仿。然而,精神病有很多种类,分很多个症状群,即使病情不断加重,也不会出现其他类型的精神病特有的症状。伪装的精神病患者会因为对这一常识的无知,而暴露出自己。

例如,为表现出自己精神错乱,伪装者会故意装作大小便失禁,或者吃下自己拉出来的粪便,或者模仿其他精神病患者,但所有这些行为都会在专业医生面前露出破绽。所以,关键问题不是模仿得像不像,而是要掌握各种精神病的类型、症状、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等知识。

医学上有识破装病的方法。持续观察患者一段时间,然后远离患者,转而在暗中偷偷观察他的动作和言语。根据不同情况,医生们尝试过下面这些特殊手段。

(1)夜间问诊法

主要针对患者出现昏迷、不省人事的情况。开始时,不揭穿嫌疑人,只是花几天观察他,然后在某一个夜晚,突然把他叫醒。在这种突然袭击之下,伪装者多半会开口说话。

(2)暗示法

在疑似装病的人身边,安排几名医生相互讨论嫌疑人的病状,故意让他听到。目的是暗示他,他患的病应该还有哪些症状。两三天后复诊,如果患者表现出几天前医生所谈论的症状,那他应该属于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