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极为优秀。如果稍经打磨,必定是个宰辅人才。"

唐太宗李世民闻言更加喜悦,吩咐抄录的官员:“快点记下,每个官员都领一份,写一下自己的见解。”

文武百官头皮发麻,没想到天降作业,看个天幕还要写读后感……

唐太宗李世民感慨:"苏轼不仅诗文写得好,也很有政治见解,这样的才子接下来一定会节节高升吧。”

房玄龄点头说道:“定是如此。”

诗人王维此刻正在兴致勃勃地望着天幕,天幕之前在介绍他的时候,说苏轼喜欢他的画作,所以他对苏轼还蛮好奇。

他闻言有些无奈:“这天幕,怎么老是提起在下落榜的事情?”

裴迪: "他也没有说你才华不够,只是说制度不行。如果你我身在宋朝,是不是就好多了?大唐的科举考试太乌烟瘴气了。"

王维拿着扇子的手微顿:“…你忘了那靖康耻吗?”

裴迪瞬间收回了念头:"……还是大唐好啊。"

不光是王维,连远在老家的李贺也是这么想的。

他因为避讳这种搞笑的理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其实打心里厌恶大唐的科举。

可想到大宋接下来的命运,便一点都生不起向往之情了。

在大唐考不中,只是没有办法走仕途,可大宋居然要被异族人的铁骑踏破中原,简直太耻辱了。

总之,大唐人爱国靠大宋。

【欧阳修觉得这篇文章很厉害,可他还没有想到,这里面还藏了一个秘密。】

与此同时,天幕放出新的画面。

这一天,欧阳修还在品味那篇考场满分作文,正好碰到苏轼,便好奇地问:"你那篇文章里提到了一个典故,说尧帝的时候,有个人犯罪,尧帝三次都赦免了他。这个典故是哪里来的?我怎么没看过?”

苏轼脸不红心不跳:“在《三国志*孔融传》的注解里面。”

苏轼走了之后,欧阳修好奇地翻开《三国志》,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也没有找到这个典故。

直到下次苏轼来的时候,欧阳修又问起这件事情:“你到底是在哪里看的?我怎么完全没找到?”

>苏轼一本正经地说:“当年曹操灭袁绍的时候,把甄姬赏赐给了曹丕。

孔融对此不满: ‘武王伐纣的时候,周武王把旭己赏赐给了周公,这是祸国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