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在百姓心中的威信,既是靠真本事打出来的,也是靠他施德政得来的。别看刘秀年纪不大,也就二十来岁,但人们都打心眼里尊敬他。

见到有人向自己施礼,刘秀便一一回礼,过了一会,他感觉自己不能再往前走了,这样走下去,估计等到天黑,自己都走不进县衙的大门。

他带着邓禹等人,特意转了个大圈,绕到县衙的后门,才算进到县衙内。

当晚,刘秀于朝阳城头举行了一场葬礼,火化那些阵亡的兄弟们。

朝阳之战,刘秀这边并非没有死伤,他带来的三百舂陵军精锐,最后活下来的连五十人都不到,两百多随他参战的死囚,最后只剩下可怜的三十来人,四百多兄弟血洒疆场,英勇捐躯,刘秀又怎能不给他们举行葬礼?

只是这个举行葬礼的时机也很重要。

如果是前一天晚上举行,恐怕也没什么效果,但今晚举行,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葬礼进行中,城内的大多数百姓都自发地走出家门,望着城头上一个接着一个的火堆,人们眼眶不由自主地开始湿红。

他们心里很清楚,郑达那些恶霸之所以能被铲除,自己现在之所以能不再受到欺凌,能过上吃饱喝足的好日子,都是这些阵亡的舂陵军将士的功劳,没有他们,自己现在恐怕还在受着郑达等人的凌辱呢!

人们正擦抹眼泪的时候,城头上隐隐传来军兵们的歌声,那是汉军的军歌!

“批铁甲,挎长刀,与子征战,路漫长。同敌忾,共死生,与子征战,心不怠。踏燕然,逐胡儿,与子征战,歌无畏。”

百姓们对汉军军歌并不陌生,毕竟新莽朝廷也就存在十来年,大汉的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此时突然听闻到久违的汉军军歌,许多百姓都是悲从心来,忍不住呜呜地哭出声来。

新莽朝廷有多昏庸无道,百姓们就有多怀念大汉的时代。

人们哭着哭着,纷纷抹掉脸上的泪痕,跟着城头上的舂陵军一同唱起汉军军歌。

军歌嘹亮,既悲壮,更雄壮,人们唱了一遍又一遍,歌声也越来越整齐。

原本只是舂陵军在唱,到后来,变成了全城合唱。这便是汉文化的底蕴,即便被损毁了十余年,在这片土地上它仍能表现出超强的凝聚力。

军民一条心,甚至达到军民合一的地步,刘秀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对时机的把握,也再次表现出他极强的政治能力。

翌日,朝阳城内的有上千之众的青壮涌入县衙,皆是来报名参加舂陵军的。刘秀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找,随着朝阳民众的踊跃投军,刘秀麾下的人马也一下子扩充到了三千之众。

就在刘秀、邓禹、严光等人在县衙里忙得不可开交,处理各大小政务、军务的时候,臧宫找到刘秀,向他拱手施礼,说道:“将军,君翁是来向你辞行的!”

刘秀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笔和竹简,站起身形,绕过桌案,走到臧宫近前,问道:“君翁可是要回下江?”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