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厢朝廷拨款下来,秦遇就连夜算账,这些日子他到处看了,本地的基础设施糟糕透顶。

路是必须要修的,水利设施也得跟上,这可关系到地里庄稼。马虎不得。

浔阳府下面有好几个县,每个地方分一笔钱,平摊下来就少了,更别说,秦遇还想把府城的基础设施安排上。

凌晨时分,烛火跳跃,秦遇看着书案上的草稿纸,上面一大串数字罗列。

“不行,钱还是太少了。”

忽然,秦遇一顿,他身为知府,要管下面的县镇,那郡守难道就不管他们死活了吗?

上次他去郡城,郡城可是热闹的很,不枉他之前跑一趟。

“小山。”

旁边快睡下的秦小山立刻站起来:“大人,有何吩咐。”

秦遇勾唇:“替本官磨墨。”

他要讨一笔财来。

不过文人嘛,都是含蓄为主,秦遇先是表达了自己对朝廷拨款的感激,各种赞美之词,大书特书。

然后过半时候,话锋一转,又开始吹捧郡守,说郡城在郡守的治理下多么繁华,说郡守多么有才能。不像他们浔阳府,穷的官道都开裂了。

怕暗示的不够明显,末尾,秦遇又开玩笑道,说好多百姓都想跑到郡城去,在郡守底下过好日子。

且不提郡守收到这份公文时,心情如何艹蛋。

次日,秦遇派人给治下几个县,分别送了银子去,同去的还有一封手信,也可以叫做另类说明书。

信上严格规定了,每分钱的用途。几个县令看到的时候都有些恍惚。

朱县令忍不住对县丞道:“秦知府算学之才,天下闻名。”

县丞:………

秦遇效率极高,立刻派人去招募民夫,购买材料,要求底下人把每一笔帐算清楚,第一次不清楚,罚钱,第二次不清楚,再罚钱,第三次还是不清楚,不好意思,他只好动手了,上板子,还降职。

秦遇没有掩饰自己在算学方面的长处,他就是要底下人知道,新知府精通算账,在这方面别想糊弄他。

整个浔阳府都运做了起来,秦遇深知一人计短,二人计长。鼓励底下人提意见,谁的意见实用,可行,赏钱,升官都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