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也能利用黄巾军帮他对抗扬州官军,让他的势力继续发展下去变得更加强悍,但是现在一看,这不单单不是增强势力的契机,甚至还成为了灭亡的导火索。

他可不想某一天火球从天而降,落在他的脑袋上,把他烧成一团黑黑的碳。

退一万步说,他和雒阳朝廷无仇无怨,最多和扬州地方官府有些仇怨,双方互相看不爽,互相不对付,互相使绊子,也曾有过对攻,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都是扬州的生存法则。

当地人无论是土豪还是士族还是官府,都默认了这一现象,接受了这个局面,只要双方不彻底撕破脸皮,不进入全面对抗,能混一天是一天。

所以费栈觉得自己就算之前和黄巾军有过合作,也可以靠着本地身份得到豁免,要是再有一些功劳作为契机,就算是雒阳朝廷,也不会为难自己。

除非他们想要和整个山越集团作对。

所以,如果官军真的很强势,真的很能打,那么,他就必须要为自己的后路做一番考虑,火线跳反、抛弃黄巾军也不是不能做的选择。

套路玩的深,谁把谁当真,这世道,就是如此。

徐和,司马俱,真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可别怪我。

在徐和与司马俱忧心忡忡的时候,费栈已经悄咪咪的完成了自己的逻辑闭环,决定采取新的一套方案来改变自己的危难处境。

如果一切真的无法挽回,那么至少能保住性命和未来。

不得不说,徐和与司马俱还是欠缺斗争经验,没有充分理解扬州大区的优秀斗争匹配机制,不曾感受到扬州大区尖锐而矛盾的斗争氛围以及扬州整体的排外情绪。

他们到底是外来者,是徐州人,有些还是青州人,属于北人,在江南这边看来,可不算自己人,抛弃了也就抛弃了,没什么了不得的。

反正北人从来看不起他们南人,这种意识主导之下的费栈并不会对徐和与司马俱产生什么愧疚的情绪。

他只会算计能把他们卖多少钱。

这种错误的以为自己已经融入当地的情绪,是徐和与司马俱等人犯下的最大的战略错误,这种战略错误使得他们过于相信了费栈为首的本地山越集团。

可他们自己却没有丝毫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