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不图大火,就图个普普通通,只要不砸就行。

以制作公司来说,每个月要是不开一部新剧,那就等于在赔钱,从上到下都焦虑的很,一定要每个月都有新剧可开,才能活下去,这样哪怕有剧砸了也不要紧,后面还有新剧呢,有剧要埋也不怕违约,可以置换新剧嘛,公司剧库里的剧多,跟人谈条件都更有信心了呢。

一方面,这个剧要稳扎稳打,所以从剧本到导演到演员都是求一个稳字。

剧本找专业编剧写,紧扣历史不走调。

史今生史导是一个特别听话的导演,擅长上下沟通,要价也不贵,时间给的也充足。

演员都是找上升期的小花小鲜肉和已经过气的老戏骨,突出一个听话。

另一方面,这个剧也有那么一点点的野心。

因为剧不愁卖,在制作的时候就已经谈好了合作的网站,制作完成就可以直接投放了,而且宣传也可以借央视的东风,央视那边宣传自己的古装剧,他们跟着蹭就行了,都是历史古装剧嘛,观众看起来都是一种风格的,就像星巴克的咖啡和便利店的咖啡都是咖啡,麦当劳的炸鸡和麦当娜的炸鸡都是炸鸡,吃客路过吃一口的时候不会太挑店。

所以她才接到了两次剧本邀请。第一次回绝后,第二次她口松了,剧组那边就赶紧追上来了。

柳苇的招牌不是《姜姬》和那一堆电影,制作公司对她这么有兴趣是因为《燕燕》,他们看到了《燕燕》的热度和成功后,认为她在电视剧这个领域也是有大火的可能的。

那她就不可能只有《燕燕》一个代表作。

他们这剧也可以成为一部代表作嘛!

以前这个剧只有一季度的生命力,播完可能就沉底了,观众和网站都不会再给它多余眼神。

但一旦成为某个演员的代表作,那这部剧的生命线就长了,就完全不同了,十年后都可能有演员的粉慕名而来看剧。

签约的时候,剧方希望可以保留续集条款,就是如果他们拍续集的话,希望她这边可以保证出演,片酬好说,按演员的市场价给,还可以保证一个保底,就是到时她的市场价如果不如预期高,比如她掉下来了,剧方还是按照保底价付给她,保证她的收入。

这个条件是相当宽松的了,那边也说她有要求可以随便提,都可以商量。

不止是制作公司,播剧的网站也派来副总裁谈,说他们网站也可以给她一些优厚的条件,比如她参演的这个剧上映后,他们可以按点击率给她一定的反馈。

这说的太含糊了,她等这个副总走了才问孔泽兰:“这是不是说要给我回扣?”

孔泽兰笑:“这个该叫分红吧。”

本来这个剧签合同的时候肯定没有要给演员的分红,就算有也是导演跟剧组分,但史今生史导说她也没有这个好条款。

现在制作公司不提,网站愿意给她。

可见是非常想让她参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