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计道:“阿娘来家中,嫂嫂新嫁,怕是有所疏忽,侄儿想着请伯娘家去帮衬描补一番。

这哪是寻帮衬的,分明是搬救兵的。许氏立起了眉毛,心中着实气恼:真是没个消停,莫非过不清静的日子?

又见何秀才站那,临风修竹般,更觉丢脸,想着自家本就低何家一头,偏这妇人又跑来出献眼,让大郎在泰山跟前如何做人?

许氏不敢耽搁,眼珠一转,告知家里一声,又让曹大出来强留了何秀才吃酒,偷偷道:“亲家是个秀才公,君子模样,我却是去吵嘴的,惊着他只以为我们这些粗胚泼辣,好歹也留层面皮遮点羞。”

曹大为难,道:“他是读书的,我是卖棺材的,如何说得上话。”

许氏笑:“不说话便吃酒,不过寻个由头将亲家拘在家中,还有小郎呢。”

曹大笑:“小郎还是个三寸丁,能顶什么用。”

许氏却道:“我看小郎是个机灵的,你家表弟一心送他读书,盼一个蟾宫折桂、光宗耀祖,如今看来说不得有几分可为呢。”

.

何栖一言堵回了齐氏,齐氏哪肯甘心,问道:“小郎何时归家?我好些时日没见他,可有清减?”

何栖答道:“时辰还早,平素都是晚边到家,婆母略等等,也在家用个便饭。”

齐氏又拧着手帕:“大郎几时归来?”

何栖只笑:“这却不知,想来年前应能归来。”

齐氏讷讷点了头,没了言语,半晌问:“儿媳在家中都做些什么?”

“不过一些针线活计,洗洗涮涮。”

齐氏道:“家中人少,过得清净,不似李郎家里挨挨挤挤一屋的人,牙齿咬着舌头,脚尖踩了后跟脚的。”

何栖长睫眨了几下,面上带着笑,只喝着宽煎叶茶不接她的话。齐氏咬着唇,诉起苦来:“李郎前头还有三个孩儿,一日比一日大,我做了继母,不敢说拿他们当心肝,却也不能不闻不问。他们不比大郎有出息,只在家中厮混,也没个活计,性子又腼腆,去食肆跑堂都撒不开脸。想着也只能学他们阿爹担了货担走街蹿巷当个货郎,风来雨往,图个糊口……”

何栖听得恼怒:“婆母倒是慈母。”她轻笑,柔声道,“只是,我是沈家妇,李家与我却不相干。”

齐氏惊得睁大了美目,拉了何栖的手道:“儿媳却是误会了,我并非不识好歹的人,我只想着李郎为他大儿计,我亦要为大郎与你思量几分,这才揽了商铺的事来,实是为你分忧。儿媳家中的商铺,租与他人,也不知个底细,若是粗鲁的,糟践了好好的房屋,那些个腌臜的,半月也不见得动扫帚。”

何栖轻轻夺回手,道:“这倒是不怕,有王牙郎的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