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而船厂的负责人,就是他们在渔民中特意挑选的几个老者,这十里八村的,基本上人人都认识这几个老者,有他们在,这些被招募来的工人们心里也有底,不会担心被骗,虽说被骗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拖家带口的来了,大家都不想白跑一趟。

而且,就算是现在,每天都还有能够造船和织网桑德工人赶过来,秦正通知太平商行,来者不拒。

江南需要渔船的地方太多了,就算打造出再多的渔船出来,也不愁销路。

秦正去船厂看过一次,很热闹,这里有数百人在忙活,还有车队在源源不断的输送物资。

由于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的赶过来的,有些人来回的路程还比较远,秦正干脆就让人在这里开始建造住房,可以简陋些,但是一定要保暖,让那工人可以安心的住在这里。

这样一来,工地的规模又扩大了不少,少不得又要招募一些能够造房子的泥瓦匠,木工等等。

很快,这小小的渔船作坊就变成了一个上千人的大工地,热闹非凡。

虽然现在每天砸下去的银子和粮食都不在少数,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么做还是非常有好处的。

秦正已经计算过了,那些租赁渔船的渔夫,只要不是太懒,应该很快就能够攒够银子自己购买一条渔船和渔网,到时候就不用再上交租赁的银子了,那时候,他们能赚到的更多。

而渔民们赚得多了,手里的闲钱就多了,他们就需要购物,布匹,食盐,还有一些其他的生活物资。

渐渐的,这些人就能够带动昱州的经济,吸引来更多的商旅。

慢慢的,昱州就会成为江南除了舒城之外的另一个经济中心。

不过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见效的,或许,需要一年半载的才能见到效果,但是,希望的种子已经撒下去了不是吗?

太平商行一连串的出手,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但是看起来,这确实是正常的商业手段,所以,并没有人多想什么。

而第一批收购到的山货,也已经以极快的速度送到了舒城。

有些直接可以食用的山货,比如柿子等东西,在舒城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毕竟,现在这年头,可以食用的东西并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