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评价都很高。”杨新兰翻着读者来信又说道。

祝昌盛这时抬起头,说道:“国内的读者们还是更偏爱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这种创作手法的受众也是最广泛的。为民这次的创作可以说是现实主义作品的巅峰之作,极其史诗气质,而且你们不觉得吗?他这部小说和《阿甘正传》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新兰拍手说道:“没错,确实有些类似。不过《李建国》跟《阿甘正传》还是不太一样,阿甘的那种经历有点浅尝辄止,李建国的每段经历可都是跟共和国的成长关系密切啊!”

“可是……”祝昌盛用钢笔笔帽敲着桌面,“这小子上部就写到97年了,他下部怎么写啊?”

闻言,编辑部的众多编辑们陷入了苦思冥想。

“为民的这种写法确实出人意料,再往下走肯定是未来的时间线了,一个处理不好就容易跑偏到科幻那里去了,破坏了读者的代入感。”

“不好写啊,反正以我的经验看,这种处理方式太容易踩坑了。”

“这么写风险确实是大,不过好处也很明显啊,只要写成了,几乎是立成史诗,《白鹿原》在它面前都是小弟。”

大家兴致勃勃的议论着《李建国》这部小说。

邹昌义问道:“这小说下部什么时候交稿啊?”

大家互相看了看,“好像没听老贺说过啊!”

姚淑芝啧啧说道:“瞧瞧,人家当领导的就是有特殊待遇,光有个上部老贺就敢发,下部还遥遥无期呢,这要是一年以后再发出来,读者们还不得把编辑部给掀了?”

她脸上的幸灾乐祸根本压抑不住,“反正过年的时候,我是没听说他手里有写东西。”

众人哗然。

那岂不是下部还没动笔?

这是真打算照一年来啊!

在《当代》编辑部讨论着关于《李建国》下部的创作进程的时候,林为民正在接受张朝阳的感谢。

去年年末,张朝阳来找林为民讨论搜狐融资的事,林为民除了催促他赶紧上市,还提醒他抓紧时间把登载新闻业务资格给办下来。

可这玩意是国务院管的,搜狐压根没那个能力搞定这种事,张朝阳这个CEO就更没办法搞定了,他只能向林为民求助。

国文集团是搜狐的股东,尽管股份经过了两轮稀释有所降低,但现在仍是仅次于张朝阳和高盛银行的第三大股东,这点小忙林为民是肯定要帮的。

打了两个电话,搜狐的登载新闻业务资格轻松搞定,年后这几天搜狐刚拿到资格,张朝阳这不立马就上门来表示感谢了吗?

林为民的帮助再次让张朝阳意识到搜狐有了国文集团这个股东将为他们在国内的发展提供多大的助力和帮助。

高盛管国外上市,国文集团管国内发展,这一外一内,搜狐简直是如虎添翼。

“过年的时候没敢上门打扰您,晚上我请您吃个饭吧。”张朝阳表示完感谢之后,对林为民发出了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