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里早就传开了,最近大家一直在议论。”

林为民继续说道:“这件事是老贺在张罗,社里打算让曙光同志挂个名,但他不主事,具体的事务还得由副主编负责。新刊物要配两个副主编,当代文学二编室的副主任荣陪香来做执行副主编,还缺一个副主编的位子。想过去那边吗?”

佟钟贵闻言犹豫了起来,他从毕业起一直就在《当代》,跟着林为民。

之前林为民当了总编之后张罗通文社,他曾和林为民谈过,想调到通文社,完全是因为想跟着林为民走。

但他被林为民拒绝了,佟钟贵理解林为民是为他好。

这次新刊物成立,同样是纯文学刊物,去了就能当副主编,对他来说,也是好事。

佟钟贵想了想后,说道:“林老师,我还是更喜欢小说一点。”

“副主编也不考虑?”

佟钟贵坚定的摇了摇头。

他这几年在写作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已经是国内文学界的青年作家当中的佼佼者,所以对职位这种事并不看重。

之前要去通文社,无非也是想跟林为民一起工作。

“好。既然你这么想,那就安心在《当代》待两年吧,以后有机会再说。”

“谢谢林老师。”

佟钟贵明白林为民的意思,《当代》有资历、有能力的前辈太多,需要论资排辈,他想在职位上有进步只能等着。

可佟钟贵不后悔,相比散文,他还是喜欢小说。

国文社的新刊物是由《当代》的散文栏目分出来的,刊物内容以散文为主,名字都起好了。

《中华散文》。

这份刊物在中国的期刊界应该也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底子是《当代》打下来的,国文社副总编李曙光任主编,再配合国文社各个编辑室抽调出来的精兵强将,注定了会成为国内文学界散文领域的重要刊物。

佟钟贵是自己人,有了好事,林为民当然会首先想着他,但也不会强求。

有着众多的先天优势,所以《中华散文》的筹办对比《九州英雄志》的过程要简单很多。

唯一值得花心思的,反而是人事这件事。毕竟是多了一份新刊物,又多了几个位子,僧多粥少。

好在经过这段时间的沟通,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