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县太爷心头一跳。

上下扫了这小丫头几眼。

她一身朴素青衣,穿戴平平无奇,双目内敛毫无张扬之色,模样有些出挑,但也算不上是倾国倾城,只能说颇有些气质,端庄却不刻板,有一股随性的姿态却又不肆意无规矩。

更要紧的是,农家出身,便是认识字,只怕才学也不会太好,怎么会得嵇山长看重?!

这位嵇山长,那是颇有本事的,明月书院是他家传的产业,若非为了这书院,这位嵇山长不会困在榆阳城一生。

而且别看他只是个山长,但年轻时也做过一阵子官,且他交游广阔,看人也很准,一般被他仔细提点过的学子,大多都会有出息,榆阳城的大小官员,哪个见了他不得给他几分薄面,态度上恭恭敬敬的?

县太爷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其他大小几个官,表情也都挺复杂。

原本,这件事儿好办,治下有了这样农具,功劳他们自然是要领的,至于工匠,只给赏银,不会在奏折上多提,除非陛下比较重视,提出要重赏工匠,才会在县内褒奖,扬其名声。

但现在,就不好这么办了啊……

那位嵇山长难得收个弟子,弟子又突然做了这样的好事儿,肯定要过问一下,若是他们隐瞒……

也隐瞒不过,嵇山长有的是法子让人传话到京城去。

“果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冷姑娘的确是非同一般,能被嵇山长收为弟子,果然是有些本事的。”县太爷也客气了些,心里已经知道要怎么做了。

夙心也知道这是客气话,没热情应着,保持利益不出错便好。

几日之后,脱谷机和吹谷机已经在周边各县用上了,效果很好,还有些书生用诗词记录了那些场景,成了城中一热。

而夙心,名声大噪。

县衙没有隐瞒功劳,甚至还直接在外头张贴了告示赞扬,并先奖励了纹银百两。

衙门的银子都要记账,这些是县太爷自己出的,所以不是很多,之后肯定还有京城那边赏下的银钱,为了避免夙心误会,这县太爷还提前知会了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