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的本身,还是需要畅所欲言的,只要不过线就行。

这也导致滋生了很多空子。

因为有不少人真的就是自己真人发表,并不是机器人,只是被带动节奏的250。

而且这一次所说的,的确是比前面鼓吹的可控核聚变点火还有发现常温超导什么的要有用的多,这是真正可以实践的东西!

甚至可能改变生活!

从数据上很难进行反驳。

就算是一些科普的博主,也会较为中立的对这技术做出肯定的评价。

就连安布雷拉死忠的四海为家,此时也发表了一篇科普视频讲解,有些感慨的说道

“的确厉害,可重复回收,看了一下他的火箭参数,为了节约成本使用的是甲烷,而且火箭外壳也是便宜货,一切都是为了成本考虑,虽然六千万美刀的火箭价格超过了我们的三乙火箭不少,但可重复发射却是将这成本平摊的相当低廉,还可以接商业发射赚钱……

“可以商用赚钱就代表着对方可以不断的滚雪球下去,自给自足,其实讲道理,我们本来也有这条件的,但《沃尔夫条款》让我们的商业发射有着很大影响。”

四海为家说到这里,也感到了有些唏嘘。

其实国内的火箭发射技术很强,以前的成本相对国外也相当低,还安全可靠。

但就是因为各种限制,大多数时候只能自己单打独斗。

只能靠拨款,很难进行商业化。

“其实,目前安布雷拉所最欠缺的,就是卫星,本来我一直觉得安布雷拉应该请咱们帮忙发射一些卫星的,但想想他们公司创办的时间,倒也还不这么着急,租用我们的卫星,导航利用北斗也不怕大漂亮关停GPS的反制。

“只是现在,马斯拉的猎鹰出来后,如果安布雷拉请他们帮忙发射的话,应该能降低很多成本,现在,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同意帮忙发射。”

而除了四海为家之外,还有一位科普博主找到了另外一个技术点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星链卫星本身重量其实不大,大概只有主要实用卫星的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成本也很低,我感觉是主要占领轨道用的,但,当这些卫星配合上了卫星之间的通讯技术后,那就有些可怕了。”

这位博主一边说着,一边讲解了一下这在他看来最关键的技术。

通常卫星是需要发射到地面信号塔,再转发给另外一颗的,中间有步骤不说,速度也慢,而且对功率要求也高。

可现在有了卫星之间的激光传输后,可以说就是质变,能真正完成网络连接,性能远非缺乏这项技术可以比拟的!

“其实星链技术中,这最关键的一点还在咱们这里,或者说在咱们的易大师这里,如果没有易大师发表的这篇论文,恐怕依然还在难产,这甚至让马斯拉特地在他们的发布会上进行了感谢,所以大家也不要失去信心,不要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