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会深入去了解的人不多,只要意识形态上证明已经正增益就行了!剩下的交给公知们去吹!

其实目前两个主流可控核聚变的方向都很简单明了。

目前国内主流的托卡马克装置就是靠着强磁场约束来确保反应,来阻断那种可怕的高温,缺点是强磁场通常都需要用到低温超导以及强大的电力,优点是可持续性,可以源源不断的反应。

理论上托卡马克装置只要运行时间够长,那就能实现正增益,比如现在国际可控核聚变项目ITER就是准备用托卡马克装置来实现,目标是准备在二三十年内达到能量转化的Q达到10以上甚至更高。

所以通常有突破的报道都是能够持续运行多少多少秒。

另外一种是NIF这种点火装置了,其实说白了NIF就是制作一种迷你氢弹,只是正统氢弹是由原子弹引爆,而NIF的迷你氢弹则是制成一个胶囊,随后四面八方同时射出高能激光引爆。

但这里为了意识形态和舆论上的攻势,再加上一点骗经费,‘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公布采取了相当无语的一种概念偷换。

那就是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只算反应过程中的,也就是1的激光换成了1.5的中子能量。

机器运行时的消耗那是一概不说。

其实仔细去读一下他们自己公布的信息就能知道,实际上算上仪器的使用,最终产生的中子能还不到消耗百分之一。

仅仅只是启动仪器制造激光消耗的电量就超过百倍最终产生的能量不止!

这甚至没算发电过程中的损耗,以及制作那一颗小胶囊的消耗。

全算上的话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而且点火一次的冷却长达几个小时。

甚至中子能这种玩意儿到时候应该怎么利用,利用率是多少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就算排除利用率,当是百分百转化,要满足一个普通发电厂的能量输出,需要最少每秒十次的反应,一天百万次的反应。

当然,随着激光水平的提升,装置的不断升级和改造,比例多少还是能提升一些的,毕竟已经对外公布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肯定还是会继续投入钱的,经费问题暂时是缓解了。

但如果按照他们这种算法的话,那其实托卡马克装置不是更先进?我用来约束反应的磁场又不参与反应,是吧?

理论上托卡马克装置点燃后如果不考虑磁场限制,后续反应可以通过继续添加反应物来实现,不迟早要正增益?还是可持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