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军团负责的周边防线东缘,部队也开始收兵,朝拉帕讷撤退。跟掷弹兵卫队第一营一样,他们的行动多半在晚间十点左右展开,直到凌晨两点半撤离最后一批后卫部队。在所有单位当中,最后撤离的或许是冷溪第一营的运输排。他们为了掩护同营的步兵,在菲尔讷逗留到凌晨两点五十分。

和往常一样,规矩是无声无息,而这可以瞒过敌人,也可能骗过朋友。当天晚上,二等兵法尔利独自一人在菲尔讷东面的灌木丛站哨。他知道他的部队(密德萨斯第七营第一连)正准备撤退,不过反正时机一到,自然会有人过来招呼他。几小时过去了,音讯全无。他偶尔听见几声模煳的动静:一辆车子发动、一句含混的口令。然后鸦雀无声。他再仔细聆听,虽然哨兵是不可以轻易离开岗位的,但他决定熘班,去查明状况。

所有人都走了,士官忘记跟他报信。他急忙跃过灌木丛,跳上主要道路,刚好赶上全营最后一支纵队的最后一辆卡车,他们正要起程前往拉帕讷。

车队在城镇边缘停下,士兵鱼贯而出,紧接着用惯用手法摧毁卡车——射穿散热器,让发动机空转直到报废。法尔利加入从四面八方拥来的部队。整个东面防线都弃守了,所有人奉命前往拉帕讷。

到了拉帕讷后,似乎别无任何指令。有些人倚在门边坐着,有些人累得瘫倒在石头路上,还有些人漫无目的到处闲晃。军官和士官大声喊着部队编号和集合口令,设法把部队聚集在一起。

炮火莫名其妙停息了,刹那间,一切显得如此宁静。士兵等待指令之际,黑暗中闪现一千根香烟的点点星火。

终于有动静了,不过不是往海边移动,部队反而奉命退回两条街以外的地方。他们现在距离海边较远,但是散得较开。这样也好,因为这时有一架侦察机在上空盘旋。它投掷了照明弹,现场一片通明。然后远方传来隆隆的炮火声,紧接着是炮弹坠落的尖啸声。

第一批炮弹落在海滩附近的十字路口时,掀起了巨大的碎裂声响。这一带的旅馆和商店大多呈现三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大量采用铬钢和平板玻璃。如今碎玻璃倾泻而下,为寻常的战火声更添几分喧哗。

“进入商店!退离街道!”呼叫声四起,弟兄们不需要进一步催促。他们用枪托击破还没被炸碎的门窗,在第二波炮弹落下之际冲进室内。

法尔利和密德萨斯第七营第一连的其他弟兄闯进宽敞的街角店铺,谢天谢地,这里有一道阶梯通往一座地下室。他们躲在这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外头德军正有条不紊地扫射街道,发射一波又一波的炮弹将城镇化为烟尘滚滚的废墟。到处起火燃烧,火舌开始扑上高层的楼窗。

有一点很重要:他们绝不可完全躲入地下,以免错失任何重大指令。弟兄们轮流到门边站哨——当周围建筑物一一倒下,这确实是一件很苦的差事。法尔利摸索出诀窍:每当敌军火力似乎非常接近,就赶紧跳回楼梯底下。他后来变得非常熟练。

一个半小时后,本部连的强森上尉带着最新指令熘进来:炮火一旦平息,立刻聆听哨音;哨音一响,则全速冲向海滩;碰到室外音乐台后左转,继续走半英里。营队会在那里集合登船。

所有人不得基于任何原因停下脚步。必须把伤员留在原地,交由后勤医务兵处理。基本上,一有机会就立刻撤出街道,不得耽搁。

就在凌晨两点四十五分前,二等兵法尔利听到一声清清楚楚的哨音。他们一行人冲出地窖跑上街道。其他小队也从各个建筑物拥出。他们乱成一团,全都朝海滩冲刺。起火的建筑为他们照亮路途,四射的炮弹鞭策他们拔腿狂奔。原来,炮火的“平息”只不过是暂时转移目标而已。不过最难忘的声音(甚至淹没了炮火的嘈杂声)是成千上万只靴子踏过无数片碎玻璃,发出有节奏的碎裂声。

他们很快抵达室外音乐台,穿过海滨步道,踏上海滩——瞬间进入一个迥异的世界,碾过碎玻璃的刺耳嘎嘎声没了,如今只有双脚跑在湿沙子上的吱吱声。被火焰照得通明的街道,换成了夜里黑漆漆的沙丘。让人窒息的硝烟与尘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爽湿润的海风,以及盐巴与海草的味道。

然后炮弹再度转移目标,这次专门瞄准弟兄们正在奔跑的海滩。一枚炮弹落在密德萨斯军二等兵法尔利的正前方,他看见一道闪光,感觉到爆炸威力,不过怪的是没听到“砰”的一声。他毫发无伤,但是另外四名同伴倒下了。其中三人一动不动地躺在沙滩上,第四个人单手撑起身体求救:“帮帮我,帮帮我。”

法尔利继续往前奔跑,毕竟那是命令。不过他打从心里知道,他之所以没停下来,完全是为了自保。那个对于呼救声的记忆,四十年后依然纠缠着他的良心。

沿着海滩跑半里路,就是密德萨斯军受命集合登船的地点。二等兵法尔利想象着登船的场景。他脑海里的画面是一块井然有序的地区,部队排队走上等候船只时,资深士官会站在舷梯顶端登记姓名、军衔和编号。然而事实上,海滩此刻没有登船人员,没有等待中的船只,更毫无组织可言。

海滩似乎没有任何负责人。皇家阿尔斯泰来复枪步兵团第二营听说,等他们抵达海滩,会有接待营在那里等候,师部管制参谋会接手负责、带领他们上船。他们没看到任何营帐或管制参谋,当然更没看到船只的踪影。

掷弹兵卫队第一营全员抵达海滩,但由于没有进一步指令,部队很快就解散了。有些人往敦刻尔克前进,其他人则加入在海边翘首等待的士兵。布里吉斯上士带领六到八名弟兄退到沙丘后等待黎明,或许晨光能让他们看清楚该怎么做。

但是他们能坚持多久呢?布里吉斯一度听见一股不祥的轰隆声朝他们而来,听起来像是一整支德国陆军。他匍匐在沙滩上,等待着最后交锋。结果只是被法国炮兵队遗弃的几匹马在沙滩上漫无目的地游荡。

不过,下一次出现任何巨大声响,都可能是敌军来袭,而他们依然看不到任何船只的踪影。对留守拉帕讷的海军资深军官麦克莱伦少校来说,情势已转变成一道可怕的算术练习。现在是凌晨一点,而等到四点天一亮,拉帕讷恐怕就守不住了。目前大约有六千名士兵拥入海滩,然而入夜后仅仅撤走了一百五十人。照这个速度,几乎全体部队都会遭到歼灭。

他跟沙滩上的陆军资深军官强森少将(G.D.Johnson)简短会谈。是的,麦克莱伦向将军保证,他已亲自在这个地点前前后后侦察,没有任何船只。是的,这里确实是规定的集合地点。不,他不认为现在会有船只过来——必定出了什么差错。在麦克莱伦心中,皇家海军的缺勤无异于他的个人耻辱。他为了船只未依计划抵达而向强森将军正式道歉。

他们认为当今之计,就是将海滩上的大军转移到敦刻尔克,设法从那里登船,说不定途中会在布赖迪讷一带遇上几艘船只。

少数受伤或用尽力气的脱队士兵不适合行军。这些人会被留下来,而麦克莱伦会在军车码头上照顾他们,仍然期盼船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