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又出山了,但就再也没接到担主的片了,一直在二线配角里打转。

不过他也挺想得开的。

【赵书理】:“其实我股市里赔得不多。我当时赚着钱以后,就给我家亲戚一人买了一套房,全买在一个小区里,图大家有个照应的。后来吧,其实没亏几个钱。”

柳苇:“你老家哪儿的啊?”

【赵书理】:“北京啊。”

柳苇:…………………………

她忘了,王导说选演员都是尽量贴近原角色去选的。祝女士回忆录里写的【北京大爷就选了一个北京土著的演员。

拍最后一场新年的时候,只有她和陆北旌。

柳苇要显瘦,就垫了肩,穿了大一号的旗袍,显得人更骨感一点。她再时刻收着脖子上的劲,吸着腮,骨感就更明显了。

他是不用演就很瘦,进剧组前后都在锻练,现在身上的肌肉更明显了,人也更瘦了。

祝家楼里窗帘换了,窗户挡住了,桌椅都在,上面的摆设全不见了,吃饭桌上也是空空几只碗,盘子里的东西也少了。

总体就是突出一个人少,物少,显得空旷廖落。

一群人在这个屋里不显屋子挤,两个人在这里就显得过分大了。

真是不用刻意去表现,情绪就能很快上来,气氛也很充足。

这样拍完了,上午的工作就完成了。

柳苇在房车里休息到一点半才回到摄影棚。

今天拍的很顺利,下午本来没安排,估计就是空出来的时间,防着拍得不顺,下午补拍用的。一般拍大场面都会这样,有时还会空出明天一天。不然拍摄计划安排得太紧太密,万一没拍好,第二天的人员物料都齐了,那就撞车了,别人不管,导演肯定会发大火的,审计也会骂人。

不过这种事在王导这里是不存在的。王导通常是给个大概,都是场务和副导追着他问“明天拍什么?”

,他就说一句“拍结婚吧”,或是“拍过年吧”,就给个大概。

场务和副导要是再问详细点:“拍几天?”

老头也很客气的反问:“你说拍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