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们在雒阳打生打死争权夺利,这种混乱和无序传导到徐州这样的地方,就是兵祸连结,到处都是死人,到处都是战火,家里的成人和年纪稍大一些的少年都要武装起来,颇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

这样的印记在诸葛亮的心底里挥之不去,使得诸葛亮对太平二字的理解和追求和旁人是不太一样的。

他认为,只有最普通的农户都能过上太平的日子,都能说说笑笑悠闲度日,那才算是真正的太平,一小撮人的太平不是太平,所有人的太平才是太平。

能看到这些努力生活的人获得了太平,诸葛亮才能从心底里认同这是真正的太平。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行走在雒阳街道上,看着周边和谐的景象,诸葛亮便在想着,雒阳是太平了,可其他地方呢?

不见得就太平了。

内地太平了,边地不见得太平,中原太平了,西域不见得太平,所以,这天下距离真正太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如何把这段路走好,或许才是自己所需要考虑的事情。

除了这样的考量之外,在雒阳行走的这段日子里,诸葛亮还有两件最开心的事情。

一是吃到了很多在徐州吃不到的、据说是从宫廷里流传出来的美食,味道是真的很不错,尤其是那个炸鸡腿,整个雒阳只有北市这个美食集市才有得卖,而且还是每日限量的。

第一次诸葛亮去排队还没排到,第二次才买到了,价格那是真不便宜,但是味道也是真的好,又香又脆,于是诸葛亮还不忘给宿舍里的四个人带上一份,大家一起享用美味。

该说不说,美味的炸鸡腿在一定意义上缓解了当时四人的焦虑情绪。

这第二件高兴的事情嘛,那就是诸葛亮在游览雒阳城的时候,认识了几个新朋友。

比如吃包子的时候认识的荆州南郡人庞统,吃水饺子的时候认识的豫州颍川人徐福、石韬,还有排队买炸鸡腿的时候认识的扬州吴郡人陆议。

说起来,诸葛亮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擅长社交的人,但或许是乐于助人的品格,使得他总是能够认识很多人,来到雒阳之后认识的所有朋友,都是被他帮助之后与他相识的。

比如和庞统的相识,便是庞统在买包子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忘记带钱了,正在那边尴尬着,在他身后排队的诸葛亮看出了庞统的尴尬,于是上前帮庞统买了那份包子。

两人由此相识,互相得知了对方考生的身份,且报上姓名的时候,庞统很是意外。

“足下便是徐州魁首诸葛亮?”

“足下听闻过我的名字?”

“各州魁首的名字我都知道。”

庞统笑道:“在下庞统,表字士元,荆州南郡人,也是本次荆州州考第一名,但是没有足下这般优秀,听闻足下乃是州考满分,就算是十四魁首,足下也是排名第一。”

诸葛亮顿时对这样貌平平无奇的庞统多了几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