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越看越惊讶,借力打力,声东击西,顺势而为……

环环相扣,每一个点都用得浑然天成。

“此子果然很有天赋!”

冯去疾忍不住感慨,语气中还带着点不解,“陛下,您何必将他丢去长安乡当里正?”

“什么!”

李斯翻看竹简的速度较慢,听到“里正”这一句话,惊得茶汤差点洒落,“这,这……秦国十七岁方可当官。他年不足三岁,也并未学习过律法,当里正是否太过……”

嬴政挥挥手,很自然地开口道:“用人唯贤。甘罗十二拜相,不也做得挺好。至于秦律,有扶苏在旁盯着,他可以边学边当。”

李斯嘴角一抽,陛下您也太偏心了。

过去再怎么破格,也没破格过让不懂律法的文盲当小官吏吧。

赵高在旁轻轻咳嗽了一声,低声提点:“长安乡,西南边。”

李斯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片记忆,居然是那个地方?!

长安乡西南区的里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他们都是功勋人群,是身体致残,不能留在军中,也不愿归乡的退伍士卒。

最低是公士,如上造、大夫的军爵也不少,甚至还有几位家中无人的公大夫也放弃大宅,跑来和袍泽们挤在一起住。

秦朝是一个主要是以军功制来当官。

也就是说这里的里民随便抓一个出来,都可能比管理者——里正的爵位高。

再加上秦朝的官员本身也不好当,考核制度非常严谨,每年都要进行大考。

这份大考试卷又被称为“上计制度”,也就是地方郡守。县令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什么开垦荒地,人口、治安和

赋税等。

完成的好的官吏,有奖励、提拔。完成的不好也会因此被处罚。

地方郡守对这一片地方的功勋士卒比较照顾,定下的要求也比较高。

有抱负的里正自觉场面过于棘手,做不下去,都是主动找关系调离。

摆烂的那种里正,又被这些狂热爱秦国的军卒看不上,没能混多久,便被举报给轰下去。

久而久之,这里竟成为一个三不管的地带,俗称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