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海的这番话,基本上是套用了蔡锷《军国民篇》的文字,或许那篇文章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确实是一篇鼓吹尚武精神的雄文,虽说他不一定能倒背如流,但还是能拿出来一用的。

不过即便是蔡锷文字发人深省,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1860年代的华夏人来说,他们是没有切肤之痛的,从鸦片战争打开国门,随后的几十年的割地也好,赔款也罢,从上至少除了少数人意识到危机之外,从皇帝到奴才,从奴才到奴隶,所思所想的无非就是维持满清的统治,至于中国如何……谁考虑过?

那怕就是到了甲午战争,朝中的那些为君分忧的奴才们,无不在心里暗自庆幸——小日本这下为大清分忧了,此战之后,他李鸿章他羽翼尽除,不足为惧了!大好事啊!

至于什么割地,什么赔款,只要大清国能好好的统治中国,割呗、赔呗,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们简直要拍手称快了,至于警惕,至于意识的危机,怎么可能呢?

即便是有那么一些人,面对被日本人打败了的现实,意识到了危机,又如何?到了庚子年,让人家打进了京城,结果呢?

量中国之物力与友邦之欢心!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天下的士人才感受到亡国亡种的危机,才在未来的十年中与满清决裂。

眼下,指往这些人意识到生存危机……开玩笑呢!他们的天朝梦还没被打破呢!

“教育是国家的基础,社会的精神。人种的强弱、世界风潮的变迁流动,皆决定于教育。……而目前满清的教育,与其说是教育,倒不如说是在摧残青年的才力,使他们将来具备一奴隶之资格,以这样腐坏不堪的奴隶,战敌国勇悍的国民,又怎么可能不败?所以,南华想要推行军国民主义,就非得推行军国民教育不可,而军国民之教育,可分为国民社会军国民教育和学校义务教育两个阶段。”

一上来,朱先海就直接给定下了调子。换句话来说,他已经制定了方案,你们只需要按方案执行就行。

“除加强新移民营的军事训练时数外,无论是工厂,还是农场每周都必须集训一天……嗯,西洋人有礼拜天,我们不求什么救世主,也没有什么神仙佛祖,致胜之道唯有战斗!别人求神拜佛,我们就要进行军事训练,所有人!”

换句话来说,就是全民皆兵!

在模拟器中,南华之所以能够以劣势的人口坚持抗战多年,除了还算完备的军事工业支撑着抗战所需要的武器弹药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

是全民皆兵!

在模拟器中,鉴于人口不足以及外部威胁等原因,南华一直推行强制兵役,正是多年的强制兵役,让南华拥有超过二十万预备役部队。

好的经验要汲取,要继续发扬,甚至可以继续扩大,全民皆兵,在另一个世界有着太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什么广西的民团制啦,什么瑞士、芬兰的兵役制啦,如此种种,都是可以充分借鉴,甚至可以拿来使用的。

“诸位,灵魂贵文明,而体魄则贵野蛮。以野蛮之体魄,复文明其灵魂,则文明种族必败,罗马人之不能御日耳曼林中之蛮族,汉种之败于蒙古、改于满清,皆职此之由也。”

看着众人,朱先海语重心长道。

“昔日斯巴达能雄霸希腊,罗马能统治欧洲,蒙古人能横行东方,日耳曼蛮族能击败罗马。并不是他们有绝伦之智慧,不过就是体力强悍,烈寒剧暑,风雨饥饿,能够欣然接受而不觉其苦而已。先有坚壮不拔之体魄,才能有百折不屈之精神,有百折不屈之精神,而后能有鬼神莫测之智略,才能负重荷远而开拓世界!诸位需知,西洋人开拓新大陆,亦是要武力征服此地,才能在这里生存,现在我南华欲与此生存,就非得推行军国民之政,非得全民皆兵,枕戈待旦,才能赢得于这片土地上生存之权力,否则,西洋人又怎么可能会容忍我华夏人与这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