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家工厂堪称是大明的工业之母,因为在大明的第一台国产机床、国产蒸汽机等设备,都是产自于这家工厂,同样的,这家工厂也是大明的兵工之母。

在4月份之后,南华兵工厂就显得极其的忙碌,原本每天两班每班10小时,变成了每天两班每天11.5小时,为什么要留一个小时,因为机器需要检修,否则,二十四小时连续生产也不是不可能。

通火通明的车间里机器轰鸣着,工人在机床前将金属切削成零件,那些零件又经过检查以及热处理,最后又被送到装配车间,工人们将零件装配成整体,再放到工作台中央的传送带上,一个个零部件通过传送带送到下一个工作台,然后被组装在一起,最终形成一支完整的步枪。

这种工作模式看似很简单,但却是领先时代半个世纪的“流水线式生产”,在过去的几年间,大明的生产专家们一直在研究着这一生产技术的革新,试图通过这种生产技术的革新来推动生产上的工业革命。

而兵工厂是最早应用这一生产技术的地方。

一支支步枪被组装生产出来之后,会被装箱进行试射,就在成车的步枪用推车经小轨道送到试射场的时候,试射场里仍然和往日一样枪声大作。

除了步枪射击台上试射员不停射击之外,在旁边的一个射击台上,一个射击员坐在三脚架的后方,正在操作着三脚架上怪模怪样的玩意。

之所以有点古怪,是因为方型机匣里插着一根金属弹链,机匣前有一个圆铁筒,铁筒似乎还在滴哒滴哒的滴着水。

在他扣动扳机的瞬间。

“哒……”

清脆而急促的枪声在射击场上响了起来,没有加特林机枪的几根枪管,也不需要电动机,只需要拉动枪栓,然后就可以持续不断的射击。

在枪声响起的时候,刘庆恩则盯着机枪,压根就没有理会被打碎的靶板,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就是它能连续射击多久。

不过只是几十息的功夫,300发的弹链就打空了,在打空的瞬间,刘庆恩就说道。

“装弹,继续射击!”

试射员立即拿起弹链,将弹链引导条塞进机匣,然后再次拉动枪栓。

“哗啦!”一声,在上膛的同时,他又一次扣动了扳机。

枪声再次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