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劳蒂说的3000多件算什么?

等到80年代中后期,兼并事件更加的严重,然后日本资产进入了美国,又推波助澜了这个事情。

好像这个年代美国的兼并合并按键,一共有20000多件。

饶是美国的公司众多,这么20000多的数目,也足足占据了美国三分之一的公司总数,由此可见这一次的兼并浪潮有多么的夸张。

无数的中小企业就在这样的兼并并购之中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的大型集团公司兴起,通常就是两三个、三五个大型公司,就掌控了行业80%以上的市场份额。

然后到了90年代之后,美国的经济因为基本上都是出于托拉斯垄断之中,从而严重的失去了活力。

到了2010年过后,美国的工业基本上也完蛋了,只剩下金融和电子行业还能有点看头。

对华国来说,这就是一个好事儿。

没有美国这样的变革,没有大量的工厂都因此而外迁,只留下最轻松最不耗费资源的那些企业在,华国的工业基础规模发展,还得再等上二三十年呢。

“其实如果太分散了,对国家的实力也是一种损耗。”殷俊笑道,“况且你也别担心那么多,至少在金融行业,美国的竞争那么大,哪怕是和高盛一样体量的银行,也有十几个。想要把他们给击垮了,或者他们把高盛击垮了,简直是太困难的事情了!”

“这倒也是。”

科劳蒂毕竟是高盛培育出来的金融精英,这些人最关心的,始终就是他自己的利益。

仔细的一想,全世界的银行巨头,都在美国展开业务,人家都是以国家为背景的,怎么可能被击垮?

高盛、美林这些也是一样,大家都斗了好几十年了,渡过了好几次的危机,却从来没有击垮过彼此,这一次想来也不会。

回收了心神,科劳蒂说起了正事儿,“俊少,这一次华纳算是栽了,弄得他们和我们联系的时候,底气都不足。虽然报价是1亿美金,但我估计如果我们坚持8000万美金,也是能成交的。”

科劳蒂一直在代表殷俊,和华纳商量收购DC漫画的事儿。

但之前一口气谈判了五六个月,华纳却始终是举棋不定,最后还暂停了和麒麟集团北美分公司的谈判。

原因在于5月份的时候,DC漫画的第二受欢迎角色——蝙蝠侠,即将迎来自己的又一次大银幕电影。

像是超人和蝙蝠侠这样的人气偶像,当然是每隔十几年,就会有一部关于他们的电影、电视剧出现的。

但之前的效应都不怎么好。

全美人气最高的《超人》,也只是红火了第一集,第二集就被《生死时速》给狙击了,第三集更是成绩连1亿美金都没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