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也成为了李超人晚年非常让人诟病的一点,然而他始终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为了灵活的财务政策”,根本就不能服众。

李超人这种事业超过一半都在海外的人,离开香江都会让人恐慌,你更别说1984年的怡和集团了。

殷俊的麒麟集团厉害吧?

但论起绝对的体量来说,根本比不上怡和一系。

人家在香江的房地产,都是一条街一条街来算的,估值超过了500亿港币,然后再加上房地产以外的产业,上千亿也不是那么的夸张。

所以欠债了上百亿港币,对于怡和一系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等到过几年房地产市场回暖了,单纯靠着房地产的涨幅,怡和一系达到2000亿的市值,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么庞大的一个超级公司,这么一个仅次于汇丰银行的大集团,忽然间说走就走,完全的想要抛弃香江的架势,你说带给香江人的震撼有多大?

更过分的还是其余的英资企业,他们看到怡和洋行都走了,于是纷纷的也把注册地迁移离开了香江,使得香江似乎会马上完蛋的样子,极大的打击了香江经济。

殷俊在猜想,是不是因为看到了这个香江快崩溃的样子,英国那边才开始服软,然后迅速的达成协议的?

毕竟就在一年之前,双方还是一点协议都没有达成啊!

当然了,怡和洋行这样离开香江,纯粹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着想,他们的大部分生意都在香江,如果做帐做得好,一年能省十几亿甚至更多的税收,这是何乐而不为?

事情都有两面性。

如果不是怡和洋行和一群英资企业撤退得这么彻底,李超人的长实集团、李照基的恒基兆业、郑羽彤的新世界发展、郭德胜的新鸿基地产等等公司,也不会这么快的冒头出来。

等到英资公司想要回来再抢占市场的时候,却发现已经迟了,华人的企业已经牢牢地占据了香江的主流,即便是怡和洋行,在未来也仅仅是排名前十而已,再也不复之前的一家独大。

故而殷俊绝对不会阻止怡和洋行和其它英资企业离开,相反的,他还会抓住这个机会,再好好的赚一笔。

反正怡和洋行迁移注册地,基本上就是香江这两年经济危机的最后一波了,之后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

虽然要直到12月,才签署并发布华英联合申明,但7月过后的几个月,香江的经济都是在极其缓慢的下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那就是在逐渐的开始愈合伤疤了。

所以要做的事情,肯定是要在7月份之前便做完,或者说达成协议,这才不会错过时机。

仔细数一下,殷俊想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但是这些都还不急,少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筹集更多的资金。

麒麟集团如今的现金流,已经高到了让人惊叹的地步。

20亿美金在短时间被恐慌的香江人兑换成港币之后,短短的一个月之后,殷俊便以7.8的固定价格,又把港币换回了美金,手上美金达到了26亿,爆赚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