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微的点了点头,也不去纠结这个事情,反正三五年也到不了头上,就先这么着吧。

“前段时间我去了南湾一趟,那里的确是一片贫瘠,但也是充满了生机。”魏小范道,“数不清的人涌进了南湾,就是想要在那里发财,我们在那里建厂,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不用在那里。”殷俊摇了摇头,“去年府院已经批准了,明年就会在那边设立二线关,也就是用铁丝网和巡逻公路来阻止太多的人涌入南湾,免得他们太多人违法前往香江。一个相对方封闭的地方,不大适合我们的工厂发展。”

府院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倒不是怎么的过分。

因为从80年代开始,每年涌入南湾的人口都超过了几十万,82、83年更是超过了100万,这让南湾简直是不堪重负,不限制一下的话,这里就要被挤爆了。

但反过来说,正因为限制得多,所以想要去南湾的人就更多。

那个年代,各路神仙去南湾用的各种方式,简直都能拍成一部电影了。

魏小范皱了皱眉,有心想对这种举措说点什么,但最后还是叹了一声,没有再讲。

“那就粤州吧。”下一刻,魏小范道,“粤州府事的几位先生,和我也谈过,给出的条件不次于南湾,而且同意卖出土地的面积还要大点,同样的是允许我们工业转商业的。”

“粤州很好。”殷俊道,“这事儿魏哥你去定吧,另外这边的员工培训和抽调工作,让牛三儿早点准备。”

“倒不用这么着急。”魏小范沉吟着说,“谈判和最终土地买下来,也该是七八月。如果加上施工和设备的购买调试,明年二三月完蓉城算好的了……要正式的生产,应该是三四月了。”

“早点做好准备,也是一种鼓励他们的积极意义。”殷俊道,“虽然这几年内地还很淳朴,可经济发展侵蚀之下,他们的积极性也会下降的……魏哥你知道玩具厂的事儿吧?程盛被骂了个狗血淋头,最近急了,天天守在玩具厂,挨个儿的检查那些工人,光是解雇的就有一百多两百人!”

“是啊,人都会变的。”魏小范颌首道,“想当初,他们刚刚入厂的时候,多么的淳朴,一天到晚拼命的工作,不用喊都想加班!现在生活安逸了,自然就懈怠了,也就想着偷懒了。却不知道,自己的待遇究竟是怎么来的。如果失去了这些优点,他们怎么可能再继续拥有这些?”

殷俊也很赞同魏小范的说法。

这也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工业难题。

穷困——努力——成功——懈怠——跌落——穷困……

这就是几乎所有工人和工厂的结局。

只有两个国家,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这种困局。

第一是德国,第二是日本。

华国的工业,在40年之后就很接近这两个国家,被誉为日本和德国之外,最好的工厂和工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