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少年在这之中,自然就会看到80年代那一群处在社会变革期间的优秀文艺家们,比如说上述的五个人。

首先说一下,这五人的命运其实都非常的不好,这也是殷俊为什么要点名帮助他们的原因。

要不是海子现在才大二,殷俊的帮助名单上,还得加上他一个。

顾城就不用讲了,最悲剧的就是他,这位写出了“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朦胧诗大家,在现实和幻想中不停的挣扎,最后用斧头砍死了自己的老婆,自己又自挂东南枝,了却了一生。

路遥稍微好一点,但这位在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大家,在去华京领奖之前,却用“日他妈的文学”来表达了自己的愤慨,并且在穷困之中病逝。

他的好朋友,《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倒是因为活得久,影视改编权卖了不少钱,享受了几年的好日子,但也用“你懂个锤子”来对怼官员,这又何尝不是对人生的悲愤?

北岛倒是一直活着,我们经常看到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就是他写的,只不过因为那个时代的种种因素,他许多年都只能漂流在国外,倒也是苦闷异常。

最好的还是王小波,他虽然也是因为早年的疾苦而病逝,但他有一个爱他的和他爱的妻子,两人携手走过了一生,这就是比较幸福了,至少殷俊是这么觉得的。

殷俊没办法去评价他们的人生,也不会想要过多的去干涉他们的人生。

但是这五位都是极其优秀的文学家、诗人,殷俊愿意给他们一个安稳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可以更加悠闲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前世的悲剧。

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需要这种伤痕文学和直指人性的著作,而不是单有欢快娱乐的文学。

更何况,依照现在的生活水准,一个月100块的资助,就足以让他们生活得很不错。

花费不多,却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说帮助这五位,殷俊是为了一种文艺青年的念想的话,那么帮助凌节放,那就纯粹是为了商业考量了。

凌节放这个名字,大家或许不大熟悉,但如果说起他的笔名的话,华国3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都听过。

二月河。

没错。

凌节放就是被网络上讽刺为“三生投鞑”的专门写清朝帝王文学的二月河。

殷俊不认为一个文学创作,能影响多少多少的人,这种咒骂实在是有些不登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