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也不仅仅是粤东,华国人从古至今,家族和家乡观念都非常浓厚。

除了极少数的人,哪怕是再怎么残暴和不要脸的人,在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亲人和朋友面前,一般也是抹不下脸面的。

只不过区别在于,其它地方的人不擅长做生意,许多人做生意都会亏损,想还钱都没办法还,所以只能赖债逃跑。

而粤东和江南的人,千年之前就擅长做生意,所以他们只要有能力去做生意的,大部分都会有能力赚钱。

能赚钱了,他们还担心什么还贷款?

于是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形成了一个区域的整体产业链。

所以面对中小企业的商业银行,殷俊可以提议在粤东、在江南去做,但坚决不可能现在去黔州和敦煌去做,也便是这个道理。

当然了,殷俊现在说的,两位大佬都不敢相信。

他们不知道殷俊讲的是已经成功过的经验,他们只以为是香江的成功经验。

香江和内地是完全不可能一样的,所以香江的成功经验只能够借鉴,绝对不可能复制。

“银行的事情,我们会积极的来处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朱平范淡淡的道,“另外对于雇工人数方面的事儿,不知道殷先生有什么想法?”

雇工人数?

殷俊蓦的明白过来。

这就是著名的“七上八下”了。

按照德国的马老爷子的理论,雇佣七个人做事儿可以,但超过这个数目就会引发极大的不安,向着西方世界靠拢。

但事实证明,如果生搬硬套的话,华国的经济直接就要完。

所谓雇工人数不能超过7人,纯粹就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以后华国的工厂,雇佣的人成千上万,都没有见有多大的问题。

反而因为人员的集中使用,使得我们的产品质量更好、成本更低、各种物资流动更加方便,从而让华国制造畅销天下。

但是,这个事情殷俊是绝对不会参与的。

因为在这个年代,这个问题一点儿都不好笑,反而是争论的重大焦点。

具体要到三五年之后,上面才会默默的放开这个限制,到了92年之后,才会真正的完全放开手脚。

虽然粤东这边是最激进的,在前几年就偷偷有了几十个人的工厂,但他们也从来不会去公开的宣布和讨论,而只是悄悄的做事儿。

上面是知道这事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