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钧竹为首,一干臣子不止一次上书朝廷,提请尽快将其按罪处置。

但每次都被皇上轻描淡写的一句“锦衣卫在查”给挡了回去。

更让人耐人寻味的是,李诫的官职虽然没了,但皇上没有褫夺赵瑀的诰命!

如今那一品诰命夫人的头衔,还稳稳当当在赵瑀脑袋上戴着,京城的贵妇圈子,背地里不知道,明面上谁也不敢对赵瑀冷嘲热讽。

唯一可以确定,关押李诫的地方是诏狱。

诏狱是什么地方?竖着进去横着出来的地方!

李诫的政敌们得知,很是松了口气,建议温钧竹着手下一阶段的布置——趁皇权虚弱,逼迫新帝退让,彻底废除先帝的土地策略。

皇上态度暧昧,温钧竹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诏狱是可怕,但反过来想,诏狱直属皇上管辖,是朝臣们唯一无法染指的地方。

无法探知李诫的状况,他觉得眼前就是一团迷雾,不敢随随便便踏出去。

但他犹豫了很久,还是听从了。

自父亲被迫致仕,温家一夜之间大厦将倾。他为了让温家重新站在百官之首,不得已奉迎上意,用自家用引子,拉开了清查世家土地的帷幕。

经此,他固然得到了提拔,在朝堂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以往的故交旧友,无不恨他!

他无形中竟成了世家大族的眼中钉。

世家的支持,是温家腾达的根本。

因皇上宠信而带来的权势,最多就一朝,十几年二十年顶天了!但世家延绵上百年,势力盘根错节,就算改朝换代,也不会随着旧朝消亡。

况且,他的宠信与李诫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温钧竹果断摒弃了先前的立场,重新与世家大族们握手言和。

李诫是清查土地最坚定的支持者,只要他死了,那些保持中立的人绝对会倒向世家这一边。

温钧竹便联络了几家最为有权势的世家,商议一番后,与他们在朝中为官的子弟、门生、故旧等,足有二三十人,联名上了一份奏折,再次将问罪李诫的问题抛到明面。

其中有个小插曲,一向和温家共进退的张家,并没有联名具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