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流言蜚语有多简单——

切几段被夸大无数倍的事件“原貌”,佐以些许道听途说,再撒上自己的主观臆测。

只需要这些,盖好,闷起来发酵。

好了,敬请享用吧。

如此简单。

简直比早点店的牛肉丸子更容易,甚至不用五更天起床、大动干戈地烹制,几句话就好,咂咂嘴就好。

反正出了事情,那些人个个都龟缩在群体里,都说与自己关联甚微。

哪怕真有人出面,那轻飘飘的几句道歉,谁又需要呢?

南方小城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生活,梁父确认感染“HIV”后的第二个星期,他们举家搬到燕城。

梁父在这边念过书,又认识了梁母,也算是除了家乡外,最熟悉的地方了。

而梁母本是燕城人,这边的生活她也能很好地适应。

起初生活环境确实稍好些,离开多年,燕城没什么人认识他们,妄议逐渐退出生活。

但日子仍然如履薄冰。

对普通人来说的每一个平凡日子,梁父和梁母都心惊胆战,他们焦虑、不安、惶恐。

在这种折磨下,连爱情也不再纯粹。

接吻变得需要反复思量。

梁父张开嘴,用手电照亮口腔,对着镜子疑神疑鬼,不是觉得自己有口腔溃疡,就是觉得自己牙龈出血,他用生理盐水不断漱口,生怕出现一点点意外,把病毒传染给梁母。

而梁母也分不清,在得来不易的唇齿相依中,她心脏急速的跳动,到底是因为爱和心动,还是因为对病毒的恐惧和担忧。

不知何时消息不经意扩散,身边又有人知道了梁父的病情。

在那时,偏见是存在的,“HIV”的感染,通常被人联想到私生活混乱和犯罪;就算没有偏见,出于某种自我保护,大家也都是尽量避开。

他们的生活,像“莫比乌斯带”,无限循环。

无论逃到哪里,都逃不开流言与避讳。

国外亲友那边打探来的消息,则更令人沮丧:

依现有医疗手段,“AIDS”尚无治愈方法。

病毒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病人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后期病征极多,且死亡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