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就将衣挂在了两个孩子的身上,两个孩子蜷缩在衣服里,在床榻上嬉闹打滚。

男人与女人对视了一眼,轻笑了起来。

实际上,张苍为这一年的冬季准备的很早,早在春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他将大量从身毒运来的棉变成了冬衣,都存了起来。因此,他有好几个专门制作冬衣的工厂,一直从春天忙碌到了现在,在吕禄送来棉后,庙堂也有能力可以迅速进行纺织……各地的常平仓里,除了粮食,其实还藏了不少的冬衣,都是张苍过去完工后送到各地去的,这些都是第一手的准备。

在降雪之后,各地就迅速开始了救济。

晁错那里,还在源源不断的进行纺织,输送,各地的御史都行动了起来,开始监督官吏的执行,他们监督的非常严格,而晁错的名声却确实很不好,也很少有官吏敢在严打的情况下去搞贪墨……过去贪墨可能是免爵,现在贪墨一定是弃市,而且可能是带着整个县城乃至郡的人一同弃市,官吏之间监督的都很紧,就怕吃了连坐。

相同的一幕,出现在了很多地区,首先是当地官吏的评定,从里一级开始计算,计算出自己辖区内有多少百姓可能无法靠自己来度过这次寒冬,然后经过层层上报,最后由县令负责各地的分发工作,众人的目标很简单,争取在今年内让自己辖区内没有人员被冻杀,上有所好,官吏们自然是要全力配合的,谁人不知,当今陛下最是好这一口,只要能证明如今是千古难逢的盛世,陛下那里可不缺赏赐。

尽管官吏的态度可能不是那么的好,尽管这冬衣可能做不到一人一份,尽管可能依旧存在着贪墨虚报,可确实有很多人都因为庙堂的仁政而得到了过冬的保障。

在燕国等气候极为严酷的地区,冬衣更是一车一车的从道路上经过,有很多一生都不曾见过雪景的人,终于有了一件在冬季允许他外出的衣裳。

炊烟缓缓上升,百姓们的笑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有孩子披着明显不合身的冬衣,在雪地里跑来跑去。

诸多奏章也如雪花般飞向了庙堂。

群臣都很激动,陛下距离他所说的盛世又近了一步,可群臣还是觉得有些遗憾……为什么这么好的事情,能落在晁错这样的狗贼身上呢??

他们真的想不明白,张相为什么要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晁错去操办。

晁错负责这件事后,尽管群臣很不愿意承认,可确实在他的平生里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不知道史官如何记载……但是大多都能想到,晁错会作为一个贤明爱民的形象出现在史书上,他的功劳将变得不可否认。

每每想起操办这件事的人不是自己,群臣心里就是说不出的酸苦,若是张相亲自操办,他们也都认了,可为什么偏偏就是晁错呢?

晁错在这几天,恍若得胜归来的公鸡,无论在哪里,都是高高的仰着头,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

他的心情是相当不错,甚至好几天都没有对付大臣们了,他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地方上,他揪出了三个私自克扣冬衣的县令,其中两位喜提三族消消乐,因为他们克扣了足足两千多件冬衣,彻底激怒了晁错,晁错直接上奏诛其宗族……可这个提议却遭受到了群臣的激烈反对,只因为其中一位县令姓吕……他们觉得晁错也太大胆了,甚至有人将这件事告知了太后。

太后得知这件事,对晁错勃然大怒,非常的生气。

诛他的宗族??这怎么够!

太后一声令下,直接诛三族。

其余那位因为贪墨数量较少,被判决弃市,据说当他得知自己不是诛族的时候,激动的朝着长安的方向是再三叩拜。

晁错执法,最是看重连坐,他不但处置县令,连带着郡级都一并处置,直接弹劾他们管教不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