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为民的话引来老程的怒视,老子就这么两年好时候了,你也不放过。

“开个玩笑嘛!”出于对老同志的尊重,林为民改了口。

程早春没好气的说道:“署里那边你自己去说,别指望我去给你说。”

“我说就我说。收购了画王,我打算放在通文社下面。”

说起正事,程早春的气消了,“漫画属于通俗读物,放在通文社下面倒是没什么问题。人员你怎么考虑的?”

“前期还是让王庸生来负责,他一手创办了《画书大王》,手里全是作者资源,又是漫画研究会的会长,拉几个编辑来,没有任何难度。”

“我是说编制!”程早春没好气的看着他。

这两年,国文社的人员极速膨胀,三年进的人比过去十年进的人都多。

眼下国文社发展的顺顺当当,当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程早春考虑的更长远,国文社的人员不可能总这么膨胀下去,每一个编制代表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代表了长达几十年的劳动关系。

早些年退休的不少老干部,现在人老了,身体多灾多病,除了医保报销的那一部分,剩下的费用社里也承担了一部分,这对国文社可是个不小的负担。

“搞合同制吧,同工同酬。”

从1986年国有企业便开始实行劳动合同制,别看是合同工,但同样也得有招工指标,也需要经过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办理招工录用手续,才能成为正式的国有企业劳动合同制工人。

此后几年国内各地的事业单位也陆续搞起了劳动合同制,国文社是事业单位,搞些合同工不存在任何困难。

“扯淡!没有编制,谁来你这?”

程早春的担心不无道理,这几年虽说有下海潮,但真正下海的还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对于编制的看得还是非常重要的。

林为民一瞪眼,“我们国文社还怕没人进?老程,不是我说你,别老妄自菲薄。就我们现在这待遇,满燕京你打听打听去,有几个单位能赶得上?”

“你说待遇,那我问问你,合同工来了,房子你分不分?”

“不分,但可以租。”

林为民对答如流,程早春有些意外,“你小子早就谋划好了。”

“家属楼那边不还剩几十套房子,够折腾个三五年的了。”

“那三五年之后呢?”程早春追问道。

林为民斜撇了程早春一眼,“你都退休了,管那么多闲事干嘛?”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