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还一报,林为民感受到一股来自理科生的深深歧视。

玩笑了几句,林为民才正色说道:“没确定的消息你没必要特地打电话告诉我,省得我患得患失。”

“你不是一向不太看重诺贝尔文学奖吗?还会患得患失?”

“得奖,而且还是世界性的大奖,谁会不高兴?”

“你们文科生真是虚伪。”罗杰·斯特劳斯又嘲讽了一句,然后说道:“现在瑞典文学界盛传,今年的文学奖得主不会是欧洲人。今年提名人选中比较有希望的作家里,只有两个不是欧洲人,一个是你,还有一个是尼日利亚作家那波尔。跟你相比那个尼日利亚作家那波尔根本没有任何获奖相。”

“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也喜欢爆冷吗?万一就是人家呢?”林为民笑呵呵的说道。

罗杰·斯特劳斯立马制止了林为民这种乌鸦嘴的行径,他还指望林为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大卖一波给他赚米刀呢!

消息传达到位之后,罗杰·斯特劳斯挂断了电话。

林为民放下电话,心情平静。

如果真的获奖,那当然是件高兴的事。罗杰·斯特劳斯说他今年获奖可能性大,但到底还没公布获奖名单,现在高兴为时尚早。

不过距离今年的诺贝尔奖公布时间又近了,国内新闻界关于诺贝尔奖得主的讨论声也在逐渐兴起,这种舆论潮每年都会出现,并不新鲜。

十一假期,新一期的《当代》跟往常一样出现在国内众多书店的书架上,出现在了街边的书报摊上,也出现在了那些订购了这份刊物的读者们的家中和单位。

二十多年的经营让《当代》在国内拥有成百上千万的读者群体,新一期刊物上市,立刻受到了读者们的追捧。

很多读者翻开新一期的刊物惊喜的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李建国》下部。

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件事的读者们欣喜若狂,遥记得一年半之前,一部《李建国》上部横空出世,在国内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小说文笔卓绝,用四十余万字的内容书写了主人公李建国坎坷挫折的前半生,格局恢弘壮阔,同时也在情节脉络之中很好的融合了国家大事,将中国人在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表现的淋漓尽致。

收获了文学界无数的好评,让无数读者为之欢呼雀跃,新闻界为之惊叹不已。

如今,《李建国》下部卷土重来,依旧是五十余万字的大部头,读者们激动的翻开刊物,只看了几眼,心中便如巨石落地。

还是熟悉的味道。

作家写大长篇,其实最忌讳分部发表或出版,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前后文的质量能够保持如一,能这么做的作家无疑都是对自己具有极强的创作自信的。

跟作家一样,其实读者们也很担心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就好比去饭店点餐,吃到一半发现饭里有只苍蝇,你就说恶不恶心?

对于林为民的实力,读者们非常放心,但放心归放心,没看到小说之前总归是有些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