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荫调侃道:“所以啊,你就不是当领导的料!”

大家笑了起来。

六月下旬的这一天,林为民捐赠巨款帮助全国文协筹建中华文学基金会的消息见诸报端,引发了无数的关注。

经过数天时间的发酵,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热议话题,老百姓街头巷尾的聊天、茶余饭后的说笑都离不开这个话题。

1984年的十万块钱人民币,哪怕是工资很高的高级干部,或者是高级技工,也够他们干上好几辈子的了。

这个年代人们普遍还没有仇富的心态,再说林为民赚的都是稿费,干干净净。

人们最多的感叹是两个。

一是,当作家的,真他么的赚钱!

二是,林为民真敢捐啊!

这可不是十块二十块,十万块钱说捐就捐,没点魄力你对自己都下不去这个手。

不过全国人民也知道,林为民在作家中也属于有钱的,都说他的小说在米国、泥轰都出版了,稿费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米刀的赚,捐这点钱对人家来说可能也不算什么。

捐款这件事产生的效应不断的向外扩散,林为民当然是最受关注的一个。

除此之外,事件的另一个当事人也受到了关注,那就是全国文协。

报道还提到了“中华文学基金会”这个词,伴随着报道的影响力扩散,本来还在筹备起步阶段的中华文学基金会便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外界的舆论对于林为民的影响不大,唯一切身的影响大概就是最近在社里多了个外号——林十万,被社里同志调侃了几天之后,这股热潮也慢慢的淡了下去。

这天林为民正看稿子呢,办公室来了个熟人。

“呦,这不硕爷么?可是好久没见着您露面了!”林为民一见对方就阴阳怪气。

汪硕嘿嘿一笑,伸手递了根烟。

见他态度还算诚恳,林为民接过了烟,点上,吸一口,吐出烟圈,不在乎隔壁柳荫那嫌弃的眼神,说道:“怎么着?钱花完了?”

汪硕从包里掏出一份帖子,林为民一瞧正色起来,“要结婚了?”

“废话,帖子不在这儿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