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林为民的表态,通文社的人放下了心,跟国文社的众人一样,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大家连工作起来的时候都劲头满满,休息的时候讨论的都是家属楼的事。

其中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房价的问题,国文社是JZ建房,职工们肯定要出钱,问题是出多少。

“400吧。去年政府出售公住房,最便宜的还450块一平呢,为民虽然说了不会比公住房高,但我感觉也不会太低。”

“社里买地皮花了一百多万,建房子少说也得大几百万吧?平价出给我们这些职工,我感觉350块差不多。”

“甭管多少钱,咱们都得买一套。大杂院我是挤够了,以后咱也能住上楼房了,不用再为了采暖、做饭、上厕所发愁了。”

“哈哈,这话说的对,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啊?”

午餐时,国文社的几个编辑在讨论着房子的事,一旁人民社的几个编辑听的吃味不已。

房子还没影呢,瞧把你们给狂的!

还“哪是人过的日子”?怎么着?以前你过的都是猪狗不如的日子?

回到办公室,人民社的几个编辑仍旧在讨论着国文社JZ建房的事。

国文社JZ建房,国文社职工关心,人民社职工更关心。

大家一栋楼里办公,以前国文社就是个小老弟,现在小老弟居然赶在大哥前面盖家属楼了,这让大哥脸面往哪里搁?

人民社的编辑部里,编辑们说着说着就感到一阵郁闷。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个中年编辑气闷道。

“可别瞎说!”身旁的老编辑劝道。

“那不说我们社,就说国文社吧。以前什么样?跟我们人民社有得比吗?

你再看看现在,程早春和林为民才上去几年啊,把我们人民社落的影子都看不着了!”中年编辑说道。

“唉,没法比啊!”老编辑也感慨道。

“都说现在出版大环境不好,不少出版社效益下滑,可你看人家国文社,销量不减反增,而且是跨越式的增长。”

“行了,别说了。”

老编辑摆摆手,越说越闹心。

“唉,咱们怎么就摊不上这样的好领导呢?”中年编辑最后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句。

在朝内大街166号内的编辑们讨论着国文社和JZ建房的时候。

会议室内,国文社的领导层也在讨论着关于JZ建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