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政府的代总统李宗仁还在进行和平努力,国民党和谈代表团飞赴北平,但双方分歧甚大,根本谈不拢。

李宗仁希望隔江分治,中共坚持解放全国,南京政府一切武装力量必须改编为解放军,各地方政府由中共接收,限定四月二十日签字。

南京政府拒绝接受这个条件,武汉白崇禧更是大力反对,于是和谈搁浅。

四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下达渡江命令,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雷霆一击。

凌晨时分,三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淮江北岸,江纵三万大军分乘千条货船、渔船、舢板强行渡江,下游三十里处,一座钢铁浮桥迅速搭乘,江北独立师在炮火掩护下渡江。

解放军万炮齐发,数不清的炮弹飞向对岸,整个夜空都被映红了,炮声隆隆,彻夜不息。

茫茫江面上,千舟竞发,渡轮上摆着小山炮,渔船头架着机关枪,边前进边开火,对岸的炮弹落在水面上,击起一道道水柱,船上的战士被淋得湿透,更加奋力划桨。

有些舢板被大浪掀翻,战士们穿着救生衣,抱着木板继续向南游,就是死,也要死在南岸!

刘骁勇副师长率领独立师承担下游突击任务,江纵首长将便利条件让给了独立师,这让他非常感动,国民党军中常见的贪生怕死,互相倾轧,见死不救在解放军里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部队迅速渡江,刘骁勇第一个跨上南岸土地,这里是敌人防御的薄弱地带,只有零散一些碉堡和战壕,机关枪声也不密集。

刘骁勇高呼一声:“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独立师的战士们排山倒海一般冲锋陷阵,遇到铁丝网就直接用身体压过去,让后面的战友通过。

南岸的抵抗微乎其微,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解放军所到之处,国军高举白旗投降,攻势如同摧枯拉朽,势不可挡。

无数美元建造起来的钢筋混凝土工事、铁丝网堑壕碉堡群,丝毫也没派上用场,甚至有不少部队临阵倒戈,阵前起义。

渡江部队抵达省城的时候,国民党守军已经望风而逃,整座城市不设防,武长青和叶雪峰商议之后,决定连夜入城,维持治安,按照中原局领导的指示,立刻请陈子锟来主持江东局面。

此刻陈子锟正率部赶来,他在次日清晨入城,看到路旁躺满了解放军战士,春天的早晨还有些寒冷,这些年轻的士兵就和衣躺在屋檐下,睡的正酣,整条街寂静无比。

“大军进城,秋毫无犯,竟有当年岳家军的风范。”陈子锟对前来迎接自己的叶雪峰道。

“陈将军过奖了,这是人民军队的传统。”叶雪峰笑道。

来到枫林路官邸,这里已经遭遇过国民党溃兵的洗劫,昂贵的檀木家具丢失不少,地毯也被割开抢走,窗户玻璃被打碎,卧室里的衣服被褥丢失许多,书房里的书籍倒是一本没少。

虽然只离开了短短两个月,就像分别了数年之久一样,陈子锟从地上捡起一本书放回原位,忽然电话铃急促响了起来,他下意识的想去接,叶雪峰却抢先拿起了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