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自然是不屑于参与这种事情的,甚至他要是凑热闹,没准还把大家伙都给提前拉下水。

但是老李端居中书,又岂能不知道!

这些日子,去吕本那里拜门的官吏不少,听说私下里他们还有个诗社。

除此之外,前些日子,太子调了一批户部库存布匹,发现了问题,老李也是知道的。本来李善长觉得朱标会压下来,或者把事情交给自己。

毕竟他还只是监国,这么大的事情,不方便捅出来。

但是朱标竟然借口太庙祭拜,直扑户部,这分明是掀起大狱的节奏。

出手之果决,颇有老朱的风范。

再加上皇孙突然染病,鬼也看得出来,朱标是借题发挥,想要出一口怨气。

这把火会烧到谁的头上,不言自明。

李善长深吸口气,没法子,不是俺老李不愿意救你们,实在是智商太低,性子太急,一点都不能等。

爷爷还在盛年,太子都没转正,你们往皇孙身上使劲儿干什么?

真打量着要改朝换代,这么急着下注?

李善长一肚子鄙夷。

其实老李这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朝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像张希孟那种,属于超然物外,皇帝都无法奈何的,完全是个意外。

而李善长这种,早早追随辅佐,稳居相位,笑看风云,已经站在了历代臣子的顶端,他在乎的只有朱元璋,哪怕朱标面对他,都要客客气气。

这就是李善长的底气。

而李善长之下,有一批臣子,诸如汪广洋、胡惟庸、罗复仁、毛贵等等,这属于老朱用的臣子,他们对朱标保持尊重即可,不必太过卑微。

可大多数臣子,都远远达不到这三个层次,人都要活着,想安然无恙,不至于被洪武大帝做成人皮枕头,就要有个靠山。

太子身边的人已经很多了,投资皇孙,也是个可以接受的选项。

虽然时间久一点,但只要成了皇孙的人,至少能保证自己安然无恙。

要不是有这一层在,为什么有人提前那多年,鼓吹“好圣孙”啊,当真以为是天命所归啊?

还不是拿捏住了皇孙,给自己增加一张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