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

一咬牙,“王爷明鉴,那彭元海在跟随下官到吏部之前,不过是翰林院的一个小文官,那时,便与还未成为通政使的曲大人关系甚好,两人,都是鸣山书院的学子,乃是同窗,后来,曲大人由亦王举荐为通政使,彭元海则与下官到了吏部,自那以后,二人再无来往,也极少有人知道他们之前的关系,这次吏部参王爷,通政使的曲大人竟然暗中帮忙,此次他的行径,本官也糊涂。”

“这不是本王想听的。”景容甩话。

乔正只要深呼一口气,将头再次往下低了低,沉了沉,“曲江和彭元海……是大皇子的人。”

呃?

死去的太子!

这么说,事件倒是解开谜团了。

果然,人还得逼一逼,不逼他,便不能在他嘴里得到消息。

景容总结他的话,“所以说,那彭大人和曲大人还未各自晋升之前,两人都是大皇子那边的人,亦王为了拉拢曲大人,便亲自举荐他为通政使,得了如此厚礼,曲大人便弃车归将,改转使舵,开始为亦王效忠,而你拉拢彭元海进吏部,也意图说服他改换使舵,站亦王那边,但偏偏,他根本不卖你这个人情,故此,他也和那位背叛大皇子的曲大人分道扬镳了,可是?”

“是!”

“所以为了替大皇子报仇,彭元海便上书参本,试图接着本王被行刺一事,将矛头全部指向亦王?”

“是!”

“而你也正是知道他早有这个打算,为了不惹火上身,便辞了官?”

“是!”

回答得倒是挺认真的。

但——

景容不明,“可那曲大人不是已经归顺亦王了吗?何故突然背叛他?而你也是亦王的人,为何在知道彭元海打算这么做的时候,却不通知亦王?”

“下官……”

他语塞。

“你既已说到这个份上,就不必藏着了,直管道来。这里,毕竟天高皇帝远,你说的话,出了那道门,本王就往肚子咽,绝不会道你一个字。”

这王爷,还真是贪心。

不将他全部的秘密掏出来,就仿佛不甘心似的。

他一咬牙,既然已经踏进虎穴,那就拼了。

道,“其实,自从王爷离京后,京城内外看守的侍卫,都已暗中换成了亦王的人,下官为官多年,对朝纲时局,也知利害,当年,下官拜在罗崇阳老先生门下的,自然学得一些,亦王离储君之位本来只有一步之遥,可,他太心急了,皇上在位二十年,心里,比谁都明白,下官上有老下有小,选择在亦王得势之时辞官离京,也是担心之后……东窗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