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在大宁修建的如火如荼,因其速成,结实,价廉等等优点而被百姓大肆追捧。

还有人脑子活泛,想着用水泥建屋。

叶音趁机推出水泥砖,其实论结实还是红砖好,但是红砖的主料是粘土,对耕地破坏极大。

在这个粮食产量堪堪填饱百姓肚子的时代搞出红砖,可以想见几十年后,叶音死了,权贵又会如何侵占良田饿死百姓。

再激进一点,说不定有人为利走险,叶音还没死就在底下生乱。

叶音无法控制人心,只能把一些不合适的东西掩藏。

顾庭思早早收到京中来信,盼望着驻地内也有平整水泥路。而前来者是桓瑾。

金食玉蕴的公子身处乡野路边,为了做事方便,桓瑾换下锦绣长袍,身着蓝色劲装。

他站在枯草上,看着路程进度,心里估算何时完工。

村长轻声劝:“桓大人,这会儿日头毒,您去树下歇会儿吧。”

桓瑾:“不妨事。”

他上前去看村民们劳作,看村民们有没有躲懒,是否将路面底层填补足够的碎石。

之前就有过这样的事发生,最后还得费心补救。那村民也被同村人责骂,一时挂不住脸差点跳河,还好救了回来。

自那以后,桓瑾都会亲自去检查一番。

一条平稳宽阔的路对一个村子太重要了,不管是大人谋生还是村里孩子求学,都百利无害。

村长见状也跟了上去,村长才四十出头,可华发倍生,面如树皮,如耄耋之人。

正在做工的村民也紧张起来,桓瑾安慰道:“各位不必拘谨,你们做自己的事就好。”

村民们应了一声,但干活时却绷的很紧,还有人同手同脚。

桓瑾叹了口气,迅速扫了一遍确定没问题就走了。离开时他看到不远处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也在费力干活。

桓瑾收回目光,同村长走到旁边说话。

听闻桓瑾的询问,村长叹气:“大人,那孩子叫康禾,今年九岁。他爹娘早早去了,家里只有一个半百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