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后处理好边关事情,又是一个四季过去,秦空随大军回朝,已经周岁18。

此时,杨阁老已经退下,致仕前还上书力荐秦遇为下一任阁老。

天蕴帝龙心甚慰,准奏。

因为杨阁老的力荐,天蕴帝给了这位老人极大的优待,惠及杨阁老的后人。

如此一来,三位阁老中,两人年迈,越发衬的秦遇年轻精干。氛围违和。

没多久,徐李二人也纷纷上书致仕,徐阁老推荐了张和,李阁老自然推荐了他的孙子李丕。

这两份上书挠到了天蕴帝的痒处,很快就允了。

而李丕,张和,秦遇为同科一甲,如今三人又是先后脚入内阁,顿时在文人中引为佳话。

然三人虽皆为阁老,但朝臣仍看得出天蕴帝更看重谁。

秦遇不止至阁老位,后封太子太师。

说起立储君这个问题,天蕴帝当初也是纠结了一段时日,废太子就是早早被立为太子,结果反而狂妄自大。

天蕴帝吸取教训,决定缓一缓,但是大皇子聪明灵秀又乖巧懂事,再加上秦遇说和,朝臣催促,天蕴帝最后还是立了太子。

除去大皇子,后续皇后又生了一个皇子,二妃也跟着生下两女一儿。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天蕴帝早立太子对谁都好。

秦遇当初也不算说和,他只是把现实隐患摆到天蕴帝面前,由天蕴帝自己做主。

天蕴帝做出了决定,然后就把孩子交给秦遇教导。

用天蕴帝的话来说,朕私下都要尊称先生的人,如今来教你们是福气。

嗯,【们】。

秦遇主要负责教导太子,后续其他皇子皇女大了,再由秦遇去教导其他人。

天蕴帝想,只要自己的儿子都是品性好的人,那么同室操戈的事可以从源头杜绝。

秦遇不同于之前的文臣,或者说现在内阁的三位年轻阁老都跟以前的文臣不同,他们并没有广收门生。

其实收门生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发展个人势力。

张和是“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