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红勘填海工程是在90年代初才实行的,但其实依照香江的规矩,应该最迟在88年左右便已经决定了下来。

现在距离88年也不远,李照基能有这个想法也不意外。

香江的房地产公司,尤其是华人们的地产公司,遇到庞大的项目的时候,都喜欢组队打怪。

这样虽然赚得会少一点,但是抗风险的能力却大大的增加了。

比如82年的港岛线9个地铁上盖物业的投标,恒隆集团联合了十几个公司一起出击,这才拿了下来。

等到他们反悔想要退订的时候,赔付的4亿港币如果是一家公司出,肯定会痛彻心扉,但十几家公司按股份来分,自然也就不算太伤筋动骨了。

“我们这一次準备组建一个新的财团。”李照基对殷俊道:“麒麟地产、恒基兆业和新鸿基地产三家是确定要参加的了,我想我们三家的财力也足够支援了。”

“基哥你想要做多大的地块?”殷俊问道。

“和上一次的沙田第一城一样,我準备来一场大的。”李照基道:“正府的意思是扩大一点来填海造地,规模大概是800万方呎左右。但作为红勘地块儿的最后一次填海造地,我觉得完全可以再大胆一点,我準备提出1500万方呎的计划。”

殷俊盘算了一下,不觉讶然的道:“21公顷左右?搞得这么大?”

要知道,现今为止香江最大的填海造地,就是尖东地区的17.5公顷,那可是十几年前。

沙田第一城也不过是8公顷多一点。

如果按照21公顷的规模来,香江的填海造地面积又该刷新纪录了。

“红勘的地势比较複杂,能填海造地的也就是这一块儿,能多大就多大啰。”李照基笑着道,“更何况,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嘛。我们提出了1500万方呎,不一定港府会同意啊!但他们削减起来也不会太狠,最少1000万方呎应该能有的。”

殷俊这才明白过来。

李照基不愧是做填海造地的行家。

这么大胆的突击,就算港府的本来意思只有七八百万方呎的,也会跟着增加一点上限。

“还是按照70%的用地返还来做?”殷俊又问道。

“当然!”李照基认真的道:“在沙田第一城的时候,别人都以为我是疯子,但其实这样做,获得的利益太大了。首先港府对我就非常的信赖,以后的填海造地,他们都会来询问我的意见,希望我能参与进去……这一次的机会就是这么来的。

第二点,哪怕是1000万方呎的30%,也有4.2公顷的庞大土地,这样一块地盘,足够我们开发二十年的了!等到正府这边把他们的工作做好,各种基础设施完善起来,我们的土地还怕不挣钱吗?”

“你是专家,你说了算。”殷俊笑着颌首道:“需要我做什么呢?”

“当然是资金和舆论方面的支援。”李照基道,“钱的方面,我们希望有足够的现金或者是银行授权,这样港府才会相信我们有填海造地1500万方呎的能力,才会不用担心我们中途崩盘。如果麒麟集团站出来背书,那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舆论方面,我们还是有一些竞争者的,那么就指着我们的优点来吹嘘,并且好好的规划一下这一块红勘填海用地,让正府和民众都能看到我们的实力和规划。一旦给他们造成了强烈的心理暗示,那么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了。”

“好,这事儿我会找人来和基哥你商谈具体的方案的。”殷俊想了想后,表示了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