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诡异的是,王莽并未看到这份奏疏。奏疏交上去后,如石沉大海,一点反应都没有。

过去了几天,一直都是风平浪静,李守都认为自己已经没事了,可在这天的朝堂上,突然有人举报李守,图谋不轨,企图造反。

王莽听闻,大为震怒,立刻令人带李守入宫,他要亲自问个明白。

李守以前做过宗师,就是主管宗室事务的官员,而且他自身又是谶学大师,很得王莽的信任和赏识,所以听说李守都要造自己的反,王莽心中的气愤可想而知。

被带入朝堂的李守,听闻王莽的责问,他立刻表示,自己已经对这件事做出了解释,并在数日前就写了奏疏,请黄显转交给了朝廷。

王莽听得莫名其妙,他根本没看过这份奏疏,后来让太监去查,还真把这份奏疏给翻了出来。王莽看过这份数日前的奏疏,脸色总算是缓和了一些。

在这个时期,各地造反的人已经很多了,除了赤眉军、绿林军、铜马军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起义军,甚至许多起义军的首领都是朝中大臣们的亲戚,真要是一律严惩不贷的话,朝堂上都剩不下几个大臣了。

看过奏疏后,王莽已打算不再继续深究此事了,可偏偏这个时候,有一人站了出来,太中大夫费兴。费兴直接把甄阜呈报的奏疏拿出来,交给王莽。

甄阜的这份奏疏太致命了,四条弹劾,条条要命。

原本已经消气了的王莽,看完甄阜的奏疏后,勃然大怒,气得连拍龙书案,当场下令,将李守,以及帮李守说话的黄显,一并处死,另将李守满门抄斩。

李守和黄显,连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甚至连宫门都未能走出去,当场被人拖出大殿,斩下了首级。

另外,李守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被杀,李家在京城的店铺,也全部被查封。

龙渊、龙准、龙孛反应机敏,第一时间躲藏起来,才算逃过这一劫。之后三人连夜逃回宛城,来向李家通风报信。

这就是整件事的经过。

把事情讲完,龙渊急声说道:“朝廷的旨意,即刻就到郡城,甄阜只要接到朝廷的旨意,立刻便会率郡军到宛城。宛城已经待不了了,我们马上就得走!”

他们三人,是日夜兼程,赶在旨意之前到的宛城。按照时间推算,王莽的旨意,也就这一两天便会到郡城,甚至都有可能今天就到,十万火急,耽搁不得。

此时的李通,早已是泪流满面,悲痛欲绝。

李轶也是满脸的泪痕,不过他还保持着理智,他拉了拉李通的衣服,说道:“次元,现在不是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们得赶紧离开宛城!”

李通没有理会李轶,哽咽着问道:“我父亲的遗体现在哪里?”

龙渊神色黯然地说道:“已经……已经被王莽下令焚烧了。”

言下之意,就是被王莽挫骨扬灰,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