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些人被俘,成为元军的一部分。

但是这些人依旧有那么一股子劲儿,只要能够顺利唤起,瓦解李思齐所部,根本不难。

刘福通虽然失败了,但他遗泽尚存。

张相主张肯定刘福通的功绩,现在看来,着实是很有道理。

冯国用不忍让李喜喜自己冒险,又随即从俘虏中挑选一批人,让他们也立刻返回,将明军的情况告诉其他弟兄们。

明确通知他们,只要愿意归附,就可以保证安全。

除此之外,冯国用又安排人,带着自己的书信,去拜会李思齐。

告诉他,潼关天险,你们不敢守,华州要地,你们一天不到,就失守了。

大势所趋,和大明对抗,就是死路一条。

你一个汉人出身,又如何指望元廷能够真的信任你?

与其孤军奋战,以卵击石,不如早点投降,免去杀戮,也是给自己积德,尚能保全性命,不然死到临头了。

冯国用语气强硬,以威胁为主,不过却也留了余地。

软硬兼施,种种手段,一起用出来。

接下来就看李思齐怎么选了?

冯国用告诉手下诸将,整顿兵马,暂时不要超过华州,如果李思齐不识抬举,立刻发起攻势。

可以说冯国用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李喜喜竟也奔到了凤翔城下。

他抬头望了望大旗,又看了看那些守在城头的士兵。

李喜喜鼓足勇气,冲着城头大喊,“我叫李喜喜!你们之中,还有认识我的,不妨站出来!我刚刚见到了明军的冯大都督!”

“别打了,投降吧!归顺了大明,才有活路啊!”

李喜喜冲着城头,连续大喊。

李喜喜的名气,不只在北伐军中,就连李思齐的部下,也有不少听说过的。

昔日的生死仇敌,后来归顺了李思齐,现在又成了明军的说客,还真是有趣啊?

众人都不说话,只是默默听着。

又过了一会儿,竟有两员将领上城,他们通过垛口,俯身下看,三个人,六双眼睛,凑在了一起。

来的两个人,正是李武和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