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哥手里的棍子,张承天是半点主意都没有,只能灰溜溜跑了。一边跑,张承天还一边骂。

朱棣都捡了大便宜,还帮他谋好处,大哥也是个脑子不清楚的糊涂蛋。

张承天盘算着,要去找谁告状。

反正他就瞧朱棣不是个好人,自己这个位置,就应该惩恶扬善。

“你想做好事,你想惩恶扬善,你怎么不去找蓝玉和李善长的麻烦,你盯着人家朱棣干什么?”

张承天无奈嘟着腮帮,“那俩太强了!孩儿不是他们对手啊!”

张希孟当真是无奈了,这儿子还是太嫩了。

你要成熟起来啊!

不过一时间,张希孟也没有精神头教他,北平留下的一大摊子,还需要顺利接手过来。

朱棣经营了这些年,到底有什么宝贝,确实值得梳理一二。

足足八个箱子,摆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面对这些东西,老朱也没法淡定了。

他请来了马皇后,叫来了朱标,包括张希孟在内,也都来了,一起盘点。

首先是工厂,这也是朱棣最重要的产业……开平的毛纺织厂,光是各种工人就足有三万之多,每年能产出的呢绒,多达一百五十万匹,而且还在迅速上涨!

虽说毛纺织厂在开平,但是在北平这边,还有印染,裁剪,制衣,这一整条产业链下来,足有十万以上的工人。

除了纺织厂,第二项就是庞大的运输公司,这个规模更加庞大。

内河航运船只,三百艘,海船超过五百艘。

大运河,大沽口,辽东的木材,粮食,药材,矿产,北平的呢绒,牛马牲畜,南方的丝绸、茶叶,南北货物交流,北平的航运公司,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

整个从业人员,居然超过了十五万!

“主公,现在北平的军工生产也相当可观,基本上是应天之外,规模最大的一处了。”张希孟缓缓说道。

北平的军工,那还是张希孟和朱元璋留下的。当初收复北平之后,为了防备北元反扑,在北平周围,留下了很大的规模的军工作坊。

那时候就能生产刀剑,盔甲,火铳,火炮……经过了这么多年,北平又添置了采矿,炼钢,铁器制造,基本上把产业链补全了。

甚至北平还能生产维修纺织机械,有一大批能工巧匠。

所以毫不夸张讲,北平算是大明工业水平最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