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很危险了,包括朱樉、朱棡,还有几位将领在内,一起建议蓝玉,果断出击,不能寄希望金帐汗国,万一他们都联合起来,大明的处境就不妙了,甚至会重蹈大唐复辙。

面对着内外质疑,蓝玉表现出了一个杰出将领的战略定力。

让当下的蒙古人同心协力,那是做梦!

大明急攻,彼等或许还会合兵,但若是按兵不动,这帮人势必相互攻伐,陷入内乱。

事实证明,蓝玉的判断非常精准。

帖木儿垂涎金帐汗国的地盘,不愿意割让土地讲和。

几乎与此同时,金帐汗国还面临着罗斯的反攻,西线不断丢失土地。

而就在这时候,又一个关键的变量被蓝玉拉了过来,那就是奥斯曼帝国!

鬼知道蓝玉用了什么手段,居然能把奥斯曼变成大明的盟友。

甚至在这段时间里,朱棣在天竺高歌猛进,收拢了许多土邦,从南线包围了帖木儿帝国。

这事情就很有趣了。

天竺作为一个地名,在孔雀王朝之后,长期陷入四分五裂之中,邦国林立。

朱棣在进军天竺之后,快速获得了一大批天竺人的支持。

一向名声很臭的朱棣,这一次竟然备受尊重,哪怕他四处抢掠,搜刮了那么多民脂民膏,依旧被一些天竺人死命支持。

这事情怎么都透着诡异。

但是仔细了解之后,又会觉得顺理成章,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朱棣的手段也很简单,因为要经营海外,光靠着大明这点人,那是不行的。倒不是说大明人少,而是向海外移民,成本太高,而且还要熟悉当地文化,了解风土人情,没有十年之功,根本做不到。

所以朱棣大胆启用了一批天竺人。

而且朱棣挑选的还是刹帝利和吠舍种姓……天竺种姓,把人分成了四个大的种姓,在四大种姓之下,还有多达千余个亚种姓。

甚至在某地买菜的是一个种姓,卖茶水的又是另一个种姓……极致的细分,让天竺一地鸡毛的同时,又格外稳定,任何外来力量,都难以撼动。

朱棣就利用这个特点,收编了一批刹帝利和吠舍。

想提升待遇不?想跻身上层不?

只要跟着大明干,听我的安排,保证你们身份越来越高,权势越来越大……虽说天竺人没有冲破种姓制度的勇气,但是向上爬,成为人上人的冲动,还是有的,而且很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