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兄,你打算怎么办?”

李善长转身,拿过来一张地图,跟张希孟笑道:“瞧见没有,我打算在长兴这里,准备船队,然后从太湖运送吴中才子过来。”

张希孟点了点头,“这条路的确不错,可张士诚的水师不弱,又有太湖水贼,我怕不安全啊!”

“哈哈哈!”李善长忍不住大笑,“张相,这些时候你忙活写文章,兼济天下,却忘了眼前的事情。太湖水贼也要吃粮,也要活着……张士诚霸占了苏州之后,断了他们的食盐,想要迫使水贼俯首帖耳。”

“还有此事?”

“嗯,正巧咱们和方国珍谈妥了,食盐是不缺的。我们把盐交给太湖水贼,他们不但自己吃,还把食盐卖到了苏州,赚了不少钱。”

“什么?”

张希孟着实有点惊讶,“李兄,张士诚守着淮东,可是产盐重地,他不缺食盐,怎么还会允许太湖水贼卖私盐?”

李善长又笑了,毕竟现实的魔幻程度,永远超出了写书人贫乏的想象力。

张士诚是有食盐不错,但是他依旧延续了以往盐商的那一套,层层分润,加之他要养兵几十万,盐价就比起以往,贵了一倍不止。

他用食盐,压榨百姓,老百姓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

官盐吃不起,那就吃私盐。

反正私盐生意一直都有,你张士诚就是私盐贩子出身。

不得不说,张士诚明明应该是最懂食盐这块的,他不但没有找出官民两便的路子来,反而在元朝的弊政上变本加厉了。

他玩加倍,下面人就敢超级加倍。

没有办法,到了老百姓这里,也只能在私盐上面超级加倍。

有趣的是,因为朱家军手握粮食,拥有足够的议价能力,逼着方国珍给了低价。

毋庸讳言,如今的朱家军,又差不多是天下间最清廉高效的一支队伍。

转运食盐,没有层层加码。

因此卖给了太湖水贼之后,由水贼再转卖给苏州百姓,竟然价格还比张士诚的官盐便宜了三成多。

所以说张士诚的拉胯,是全方位的,无可救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