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或许要问了,这种事情,也能掌控吗?

难道不是异想天开吗?

还真不是。

这也不只是蔡本这么说,抱有类似看法的人,多着呢!

他们的手段也不复杂,首先就是预算投入。

把大多数的钱财,集中在这些地方。

教书育人,本质是就是花钱。

养最好的老师,可不比养士便宜!

钱有了,人就有了。

随后在教学安排,考试设计上,稍微动点心思,就能让自己希望的人,进入学堂,占有主要的名额。

然后再大力宣传,说些什么很玄幻的,家学渊源啊,文脉汇集啊,文曲星下凡,老天庇佑……到此为止,这事情的九成,就已经办妥了。

要说和历史上,有多少区别吗?

还是有的,毕竟张希孟的主张,还是比孔夫子入世踏实的。

学堂录取的人也更多,涵盖的范围,还是能更广一些,但是也仅此而已了。

想要有什么脱胎换骨的改变,基本上是做梦了。

这也是孙炎操持教育改革,以经费分配作为最主要内容的原因。

人和人的差别,真的不大。

尤其是同为汉人,农耕民族,同样注重教育。

千百年的传承,出现天才的概率,几乎是一样的。

不同的不过是享受教育资源的多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