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昏君,难道不该跪在岳爷爷的坟前谢罪吗?

很快,就有百姓联名上书,向朱元璋请命,要求给赵构立跪像。

这时候张羽有适时写了一篇文章,他的立论清奇,角度刁钻。

张羽认为高宗赵构在给金国的国书中,用了“臣构言”开头,这就表明赵构已经向金人屈膝称臣,是地地道道的儿皇帝。

按照这个道理来看,三百年的赵宋江山,应该切开,前半段是赵宋,后半段是完颜宋。

称呼赵构为完颜构,是最合适不过的。

既然完颜构已经是金国臣子,如何能以中原皇帝视之?

既然不是中原天子,让他跪下又如何?

这篇文章一出,倒是没有别的效果,反而坐实了完颜构的绰号,顺带着还创造出了完颜宋,杭州百姓听完大呼过瘾儿。

而就在这时候,高启也出手了,他没有直接讨论此事,而是从史实出发,秦桧从金国返回之后,就兜售宋金议和。

由于得到了赵构的支持,升官很快,加上他拉帮结派,排挤了吕颐浩,掌握大权。

这时候秦桧就拿出了他的方略,简言之八个字“北人归北,南人归南”。

彼时宋朝的将领,韩世忠、岳飞、张俊等人,皆是北方健儿,他们手下的士兵,也多是北方汉子。

所谓北人归北,就是自废武功,自掘坟墓。

秦桧为什么要这么干?

在宋朝这边看来,君臣急于苟且偷安,如果朝中有这么一批北方武人,成天嚷嚷着恢复中原,杀回老家,光复故土,那就必须和金人一直打下去,议和根本成功不了。

而金国那边也深知这一点,他要要求宋廷放归北方之人,一来是瓦解宋军,二来是补充人口,恢复两河的经济民生。

这才是岳飞冤案的实情,至于其他的解释,都偏离了真相。

坦白讲,赵构也曾经挣扎过,比如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赵构自诩北人,将安归?

所以在最初赵构也曾经大力提拔岳飞,让他年纪轻轻,就掌握重兵……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北方出身的将领,也在南方圈占土地,有了安逸的生活。

就犹如当初衣冠南渡的晋人一般,忘记了亡国之仇,只想着乐享江南,提出北伐的人,被视作异类,遭到排挤,祖逖、桓温,皆是如此。

高宗赵构也渐渐沉溺江南繁华,不思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