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孟真的要开口,却不料朱元璋拦住了他。

“攻打横涧山的事情不忙……贾老大人,咱这里正有一点事要请教。”朱元璋就把李善长说的方法讲了,贾鲁认真听着,平心而论,他很了解这套想法,不由得说道:“此人可在衙门做事?”

朱元璋点头,“是个书吏。”

贾鲁若有所思,点了点头,果然不出所料。

“老大人以为他的想法如何?”朱元璋追问了一句。

贾鲁忍不住轻笑,“若是没有他……此人可为公之腹心!”

老头指着张希孟,意思是没了张希孟,李善长就能当心腹重用了。

朱元璋眉头一皱,心里头也有了主意。

说到底那个姓李的,和他的想法不一样,能不能用,还不好说。

正在老朱犹豫的时候,张希孟好奇,“主公,这人是谁啊?”

“叫李善长,头两天主动投靠的。”朱元璋说得很随意,仿佛不值一提……可张希孟听来,却是大吃一惊。

这家伙怎么来了?

不是说进攻滁州的时候,才来投靠吗?

难道说是自己替老朱扬名,动静大了,把李善长提前吸引过来?

怎么评价李善长呢?

貌似很困难。

他的结局的确凄惨,他这个人也的确有些致命的缺点……但是有一样谁也不能否认,李善长的行政能力着实是太强了。

朱元璋打天下,不管出兵多少,仗打得多大,几乎没有缺过粮食,哪怕是一口气从南京打到大都,也是供应充沛。

仅仅是这一条,就可以看出李善长的恐怖之处。

他绝对是当世少有的政务人才。

至于李善长提出的建议和他不同,张希孟也很理解,要是李善长跟他想法一样,那才出了鬼呢?

“主公,欲成大事,必须广纳人才,海纳百川,才是成大事的格局。”张希孟笑道:“若是主公愿意,我想跟李先生谈谈?”

朱元璋答应,让人去请李善长。

只不过贾鲁在旁边一声不吭,他看了看张希孟,发现他跃跃欲试,似乎对李善长很感兴趣。

老贾深吸口气,“这个李善长既然是在衙门里做过书吏,必然是个精明难缠的……老夫想先和他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