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一些族老才有恐怖的号召力。

比如孙炎就曾经找一帮老农,帮他压制韩三。

事后张希孟把这帮老农都给迁走了,但是对于整个大局来说,无足轻重,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所以张希孟就在分田上面动起了脑筋儿。

江南的土地肯定没有淮西充沛,人均拿不到那么多。所以他就在口粮田上下手。

按户分配,一个三口之家是十亩田,一个五口之家也是十亩田,哪怕是二十口人,也是一样的!

毫无疑问,这就是逼着分家!

把大家拆分成一个个单独生存的小家,对于整个宗法体系来说,也是釜底抽薪的一个狠招。

分家就意味着经济自主,自己负责生存……不知道后世的大学生还记得吗?从什么时候,你有了和父母讨价还价的资格?

是不是有了工作,拿到了收入的时候?

因为你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也就是说翅膀硬了,可以肆无忌惮了。

分家的道理也是一样,只要让一个个小家经济自主,哪怕他们还顾念亲情,逢年过节,还会聚集在祠堂里,祭拜祖先,遇到了事情,也会听老人的建议。但是这已经和原本能决定族人生死的宗法体系,全然不同了。

消解宗族势力,实现对百姓的直接统治,消除了赚差价的中间商,百亿补贴朱多多了。

“主公,还有一件事,溧水虽然也有桑麻田,但是这个桑麻田是要缴纳田赋的,而且还比农田多了五成的赋税!”

老朱稍微思索,就说道:“是为了压制养蚕吗?”

张希孟道:“在当下丝绸并非不可替代的东西,反而是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我的意思是引导老百姓,多种粮食,像蚕丝,棉花,都可以少种。当然了,我倒是不觉得要一味打压养蚕缫丝。最好是集中能工巧匠,用最好的手段,把丝绸做成奢侈品,赚有钱人的钱!”

老朱忍不住大笑,“这话说得好,对咱的心思,先生的这两点调整,都是好的!往后经略江南,就按照新的分田办法了。”

没有什么政策是能一直维持,不用改变的。

哪怕同为均田,在各地也需要因地制宜,没有最好的策略,只有最适合的。

当天下午,朱元璋和张希孟赶到了溧水州。

而在这里,有一场好戏,正在等着他们……吴大头回归之后,戏班子立刻动了起来。

如今朱家军的戏班子规模,已经达到了三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