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胡大海之后,则是常遇春统帅的渡江方阵。

这些将士都是参与过渡江战斗,在攻取应天之时,立下赫赫战功的。

眼瞧着一队队的精兵猛将,从面前经过,观礼台上,欢声雷动,人们把眼珠子瞪圆,巴掌拍红,振奋无比。

瞧见没有,这些都是大明的兵马,是我们的子弟兵!

就在常遇春之后,出现了一队兵马,是由朱文正统帅,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从人群前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也先帖木儿竟然站了起来,泪水不可抑制地涌出。

他认出来了!

这是当初在铜陵的战俘营!

也先帖木儿他们都率领着这些将士,和倪文俊血战,保护铜陵安全。

彼时的他们,还是需要改造的俘虏,而今日他们是军中的猛士,能够前来参加阅兵的精锐。

“好啊!”

也先帖木儿喜极而泣,那些前来观礼的蒙古人也落下激动的热泪。

在这里能看到一支以蒙古战俘为主的兵马,有着太丰富的信息。说句实话,他们这些俘虏,元廷旧人,如何融入新朝,当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老朱这边,对他们太好肯定不行,把他们视作牛马,那也不行。

而这些人则是战战兢兢,时刻提心吊胆,离心离德,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哪怕仅仅是家庭冲突,也会动摇他们的忠诚。

但是在看到这支人马的时候,他们松了口气,而且是彻底放松了。

道理很简单,朱家军,代表着大明的核心,代表着新朝的柱石。

蒙古人能够顺利参与其中,并且得到尊重,在外面改造好的蒙古人,也不需要担心,可以安心做新朝子民了。

在这些人之后,杭州之战,浮梁之战,湖口大捷……每一次大战,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一支队伍代表着。

整个阅兵过程,就仿佛是一张画卷,有条不紊展开,将这些年的奋斗历程,一步一步走来的经历,完美展示在朱元璋,还有朝臣们的面前。

清晰真切,深入骨髓。

要说起来,能有今天,着实不易!

队伍的最后,是花云率领的铁骑,以及俞通海和廖永忠率领的水师,依次经过奉天门,整个阅兵仪式在万岁的山呼声中结束。

登基大典的上半场总算顺利渡过,接下来在傍晚时分,会有应天百姓巡游,然后是烟花表演,再之后就是戏曲联欢,要整整庆祝一夜。